前言:
韩国的“天弓2”和中国的“红旗16”各自担负着严密的空中防御任务。
韩国天弓2虽然引入了俄系技术、结合了美韩技术优势,最大的射程达到40公里,还很轻便。
那红旗16情况如何呢?到底谁更厉害呢?
韩国的天弓2
在韩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
当时的韩国急需替代老旧的美制“霍克”防空导弹系统,于是于1998年启动了M-SAM项目,后来正式命名为“铁鹰”-2。
这一项目的目的不仅是升级韩国的防空系统,更重要的是让韩国拥有自主研发防空导弹的能力。
信息来源:中国国防报-《韩国“天弓”-2中程地空导弹系统服役》
随着朝鲜导弹威胁的加剧,韩国急需一种能与之抗衡的中程地空导弹系统。
那段时间,俄韩军事技术合作非常活跃,韩国在偿还债务的背景下,引入了俄罗斯的导弹技术。
通过“铁鹰”计划,韩国得到了俄方的技术支持,这一合作关系为“天弓2”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俄罗斯金刚石-安泰公司参与其中,提供了包括冷发射、多脉冲火箭发动机等技术。
尤其是“天弓2”的弹头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俄S-400防空系统的9M96E拦截弹。
之后到了2012年那会儿,随着“铁鹰”-2系统逐步国产化,韩国将其更名为“天弓”-2。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韩国防空导弹热销中东》
韩国融入了来自美国的信息技术、韩国自主研发的微电子技术,使“天弓2”在设计上具备了相对高的现代化水平。
从整体设计框架来看,天弓2系统仍然保留了俄系的防空导弹技术风格。
因为它配备了X波段相控阵雷达,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采用定向破片战斗部和复合制导方式,来实现较高的命中精度。
不过天弓2的设计不仅限于防空,还拥有一定的反导能力。
它的雷达能在较远距离发现目标,并提供高精度跟踪数据。
然而其射程仅40公里,射高2万米,虽不足以应对更大威胁,但已经是满足了韩国的国土防空需求。
而且天弓2最高速度可达4.5马赫,拦截弹道导弹和来袭战机并非难事。
再之后韩国天弓2系统2020年投入量产以后,不仅装备了韩国本土的防空部队,还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尤其在中东地区大放异彩。
阿联酋、沙特、伊拉克等国家纷纷购买天弓2系统,总合同金额数十亿美元。
而且韩国政府在中东地区频繁签订军售协议,并与海合会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降低军工出口门槛。天弓2也在国际军火市场也是慢慢的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这样的成就也是很不错了,那我们的红旗16导弹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国的红旗16
就这几年,红旗-16作为一款中程防空导弹,不断在演习中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
就在今年九月份的一次演练中,红旗-16顺利实现两次精准拦截,用两发导弹摧毁两个来袭目标。
而一般在现代战争中,防空导弹需要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这不仅要求导弹系统本身技术过硬,也要求导弹的指挥和控制系统能够高效联动。
信息来源:央视网-《罕见画面!我军红旗-16导弹两发打爆两目标》
红旗16在各种演练中的表现就说明了自己的实力。
其实现在这么厉害的红旗-16,曾经也是经历了四次主要的技术升级。
早期版本的红旗-16射程为40公里,基本满足了当时的中程防空需求,但面对现代战场的防空压力,这样的射程显然不足。
信息来源:航空网-《红旗16发生4阶段变化,054A也能客串盾舰》
随后推出的红旗-16B和红旗-16C在技术上进行了多项改进,特别是红旗-16C将射程提升至70公里,显著增强了对中远程目标的打击能力。
到了2022年,红旗-16FE出口型更是突破了此前的限制,射程达到160公里,几乎达到了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的早期水平。
而整个过程,我们从早期借鉴俄罗斯的“山毛榉”导弹,到如今独立推出射程远超前几代产品的红旗-16FE。
信息来源:新浪军事-《深度:浅析中国红旗16防空导弹 技术已超越山毛榉》
我们国家也因为红旗16,逐渐的在中程防空导弹领域形成了自有的技术优势。
而且红旗-16不仅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赢得关注。
早在2019年,红旗-16就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逐步实现大规模出口。
许多国家选择红旗-16,正是看中了它相对稳定的作战性能,特别是在中程防空这一领域,红旗-16比一些西方导弹系统更具竞争力。
这样的红旗16真的是很让人骄傲。
那上面我们天弓2和红旗16都介绍过了,具体两款导弹究竟谁更厉害呢?
差在哪?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用料方面,韩国的“天弓2”和中国的红旗16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两款导弹的研发之初,分别借鉴了不同的俄式防空导弹技术。
尽管两者都获得了俄方的技术支持,但随着导弹的不断迭代,各自的特色越来越鲜明。
在材料选择上,红旗16更加偏重防护和结构稳定性,其结构相对更厚重。
这样的设计让红旗16导弹在适应高机动飞行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导致了导弹尺寸和重量较大。
反观天弓2,受限于较小的射程需求,更多追求轻量化和灵活性,采用了复合材料来减少重量,便于快速部署。
材料的不同让天弓2在战场上更易于调动和频繁发射,但也带来了防护性相对降低的问题。
而且天弓2导弹在设计中沿用了俄制系统的“冷发射”技术。
冷发射通过气体助推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再在空中点火,这不仅提高了发射系统的安全性,还减少了发射瞬间的后坐力。
而红旗16系列沿用了较为传统的热发射技术,这种设计虽提升了导弹初始速度,却对发射设备要求更高。
两者在发射技术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它们在作战场景中的应用。
所以天弓2更加适用于快速反应的多点部署,红旗16则以较长的射程和强大的单次打击能力为核心。
除了材料,射程是决定导弹作战范围的核心指标之一。
红旗16系列在这一方面拥有显著优势。
早期的红旗16导弹射程仅为40公里,后经过多次改进升级,红旗16C射程提升至70公里,而最新的红旗16FE型号射程可达160公里。
相比之下,天弓2的射程明显较短,仅为40公里。
正因射程所限,天弓2在广域覆盖方面难以与红旗16相比,尤其是在大范围防空作战场景下,天弓2的覆盖范围较小,难以对多方向来袭目标进行有效防御。
不过在拦截能力方面,天弓2凭借高机动性和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可以较为有效地拦截高速导弹和战机,其最高速度可达4.5马赫。
但面对速度更快的弹道导弹时,天弓2的拦截能力相对有限,尤其是针对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的目标,其再度拦截的机会极少。
而红旗16系列通过升级逐步提高了拦截能力,在打击高速、机动性强的目标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红旗16FE的速度与射程的结合,使其在现代防空体系中具备了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综合来看,双方还是各有优势各有缺憾,不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
即使在某些方面有些差距,我们红旗16那种四次的革新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断革新
红旗16从初始的设计,到如今多型号的成熟体系,每一步都蕴含着技术进步的深刻启示。
这款导弹系统的四次革新,无一不证明了持续优化、逐步突破的价值。
而红旗16以其每次升级中逐步改进的特点,告诉我们:唯有敢于突破,才能持续领先。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再到国际市场的成功出口,这个发展历程让我们更加明白,在军工技术领域,创新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长期而持续的探索。
任何军事装备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个“舒适区”的诱惑。
红旗16在某些阶段可能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作战能力,能够满足基本的防空需求。
这样的舒适区,很可能会让技术团队产生满足感,陷入停止创新的状态。
但是全球防空技术飞速进步的背景,逼迫我们不得不保持警惕。
舒适区固然令人安心,但真正的技术领先,必须源源不断地自我突破。
正如红旗16系列所展现的,敢于突破现有设计框架,才能实现更大的进步。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好像现在止步不前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时间长了就是“温水煮青蛙”。
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勇敢的尝试一把呢?心里的梦想可不是想想就也能实现的,你说呢?
在无人机时代都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