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国际刑事法庭发布了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前国防部长加兰特(Yoav Gallant)和哈马斯指挥官穆罕默德-迪夫(Mohammed Deif)的逮捕令,引起了国际社会各方关注。
从形式上看,这起战争罪逮捕令颇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社会希望冲突消停的诉求。不过,欧美对此事件的反应相左,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拜登表示,这份战争犯罪逮捕令“离谱至极”。在一份对外声明中,拜登表示:“无论国际刑事法院在暗示什么,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都不存在同等地位。我们将永远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共同抵御对其安全的威胁。”而欧盟几个比较有话语权的国家则表示,支持国际刑事法庭的决定。哪怕是与以色列有着“特殊历史羁绊”的德国,都极为谨慎地表示“只有在确定内塔尼亚胡连任的情况下才会表态”。接着,压力给到英国这里:与欧盟无法复婚,美国又离得太远,英国投赞成和否定票的可能性几乎是一样的。而让不少看客意外的是,英国在这件事情上异常坚决:BBC:首相府表明,内塔尼亚胡一旦踏入英国将面临抓捕首相府表示,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如果前往英国,将面临逮捕 —— 此前,英国已向他发出了国际逮捕令。唐宁街10号发言人拒绝就具体案件发表评论,但表示政府将履行其“法律义务”。当被问及首相是否仍愿意与内塔尼亚胡对话时,首相的发言人表示,“与以色列在各个层面进行对话显然很重要”,并称以色列是“各个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这番话听起来非常有斯塔默打太极的风格,但工党通过观察也知道,继续在明面上支持以色列,只会激起一轮又一轮左派抗议,于社会稳定和党派声誉都没有好处。不过,“逮捕内塔尼亚胡”这番话能通过首相府官方发出,似乎在暗示巴以冲突的终章:以色列输掉致命豪赌。经过了一年的加沙战争,以色列虽然继续着领先优势,但已然深陷泥潭。一方面,“节节败退”的哈马斯依然能劫持并杀害以色列人质,导致以色列群众对政府信心大减。9月初,以色列全境多地爆发游行,大约70万人走上街头,给内塔尼亚胡造成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以色列一系列军事行动的结果都造成了大规模平民死伤,不仅违反了战争法,在道义上也饱受诟病。比如寻呼机爆炸事件 —— 以方表示“袭击目标为真主党特工”,但却忽略了引爆的威力;当这些真正的“目标”活跃在市区和公共机构时,周围的无辜平民就成了陪葬品。与此同时,包括甲肝,小儿麻痹等多种传染病在加沙地区爆发,导致该地区人道主义状况不断恶化。而以色列多次限制援助物资进入灾区的行为也备受外界谴责。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急需胜利来恢复国民信心,于是在九月底空袭了黎巴嫩,并将其描述成“一部杰作。”BBC的国际事务编辑杰里米-鲍文(Jeremy Bowen)表示,以色列显然是希望通过猛烈攻击让真主党就范:假若抵抗代价过高,真主党和其在伊朗的支持者就会同意以色列开出的条件 —— 这是以方的剧本。然而,这次他们面对的,是“满腔怒火而且装备精良”的敌人。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预估,真主党拥有约3万名现役战斗人员和2万名预备役人员,其中许多人有在叙利亚的战斗经验。与此同时,真主党就是为了与以色列作战而成立的,所以希望他们权衡代价而改变态度并不现实。虽然伊朗并不希望以黎冲突滑入全面战争,但真主党很有可能赶在被以色列摧毁殆尽前,用真家伙鱼死网破。就算是以色列的老战友拜登,也在他作为美国总统的最后一次联合国演讲上表示:“全面战争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如今,美国需要将战争游戏的中心放在俄乌战场,所以就没啥精力理睬一直有被害妄想的犹太小老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