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坦克!坦克!
这种奇特的装甲车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正式从幻想小说中走进了现实,而直到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还没有人能够总结出来,什么样的坦克才是完美的,最合适是坦克战术又是什么样的。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期,各国的军事专家对早期的坦克进行了野外测试,研究德国、意大利、苏联在西班牙内战中的实战经验。并试图总结出正确的坦克使用方式,还提出了各种使用装甲部队的理论,各种流派为之争吵不休。
直到战争爆发,各国的军事专家仍然在争议,到底是应该为了应对不同任务,生产不同型号的坦克(如轻型、 中型和重型坦克);还是专注生产一种通用的、可以适应不同任务的坦克,并开发出一套标准化部件和维修体系,然后成千上万地批量制造呢?
此时,作为先行者的德国人,却正是基于“数量胜过质量”这个简单前提,对那些战备不足的欧洲邻国发起了侵略战争。大量脆弱的轻型马克Ⅰ、马克Ⅱ型坦克显然比少数几辆性能更优越的坦克(比如法国重型Char B1)更适用于德国国防军的新型战术。
但是随着第三帝国先后和英国、苏联展开了交锋后,装甲战车的进化很快就按照其自身规律发展了。当德国军队的作战理念从“闪电战”逐步转为防御进攻后,皮厚、个大、昂贵、动力不足还不怎么可靠的德国虎式坦克应运而生——就是依靠装甲的厚度和质量,才能让德军的坦克在对手的地面火力、空中轰炸、地雷、火炮或其他坦克的攻击中幸存下来。
但是所有人公认的,战争中德国最成功的坦克却不是“虎式”或者“虎王”,反而是背离了德国传统设计路线,装甲布局受到了苏联战车很大影响的“黑豹”。
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攻击
在使用装甲部队作战时,德国人强调,需要在决定性的地点和时间,集中使用坦克和其他武器联合进攻,而不是将坦克分散装备到各个步兵师。
坦克部队就是德军司令部的主要打击力量,通常会作为攻击的第一梯队发起进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突破并攻击敌方火炮,而不是寻找并摧毁敌方坦克,摧毁敌方坦克的任务一般会交给反坦克部队来执行。
配合进攻的其他部队的任务就是协助坦克部队前进,最重要的是消灭敌方的反坦克武器;采用这种以装甲部队为箭头联合攻击中的最小作战单位是连。
坦克排、连、营采用最多的基本队形有纵队、双纵队、楔形和钝楔形。在进攻时采用哪种编队类型,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地形条件和敌人抵抗的强度。
德国的坦克排通常由一辆指挥坦克和两个坦克班组成,每个坦克班有两辆坦克。
坦克团通常会采用下面所描述的波次进攻方式:
坦克团按照梯队进行纵深排列,一个坦克营跟在另一个坦克营后面。团长的位置在两个营之间。这种阵型的优点是攻击面足够宽(约1000米,长度约2700-2800米),并且指挥官可以在前线直接指挥。
这也是德军坦克部队最常见的攻击阵型。当两个坦克营一前一后发动波次进攻时,从出发点跑到步兵前方大约需要30分钟。
还有一种攻击阵型是由两个坦克营并列前进,采用这种阵型时,后方必须由另外一个坦克团充当后继波次。但是这种阵型铺开了实在是太宽了,团长都没法观察到他两翼的部队跑到哪里去了,而且因为是一波流,他也没有自己指挥的部队可以充当关键时刻的预备队。
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击通常分为三个波次:
第一波攻击敌人的反坦克防御和后方的炮兵阵地。
第二波为第一波提供火力掩护,随后将进攻敌人的步兵阵地,第二波次的攻击将得到部分装甲掷弹兵的掩护,这些机动士兵将在尽可能靠近火线的地方下车,伴随、掩护坦克前进。
第二波攻击的目标是剩下的反坦克阵地、重型的步兵支援武器阵地和那些阻碍步兵前进的机枪阵地。
第三波将在剩下的装甲掷弹兵的跟随下扫荡已经攻下的阵地。
德军通常会将三波次攻击压缩成了两波次——第一波快速穿过敌人的阵地,直扑到敌人的炮位;第二波则有条不紊的粉碎敌人前沿阵地上的抵抗,扫荡清剿第一波没有消灭或者重新“复苏”过来的敌人。
通常情况下,发起第一波(团级)攻击的部队由1个坦克营和两个坦克连组成,他们在宽达1800-2700米的正面发动进攻,而两翼一般由前来支援的突击炮营负责掩护。跟随第一波进攻的1-2个装甲掷弹兵连将乘坐半履带车紧随其后。
第二波次的攻击部队距离第一波大约150米,兵力大约一个坦克营,剩下的装甲掷弹兵跟随在坦克后面,装甲掷弹兵的后面,远远的跟着预备队。
第二波次的侧翼由野战炮兵提供掩护,这些炮兵将以排为单位,梯次按照界限向前移动;炮兵的前沿观察员会乘坐装甲车伴随第一波移动;而炮兵指挥官一般会和坦克指挥官一起行动,通常情况下,突击炮营是跟随第二波次进攻的。
德军的坦克部队也和步兵一样,相互掩护,跳跃进攻,一般先由中型或重型坦克找好掩蔽物,然后向敌人阵地开火,这时,轻型坦克将率先发起攻击,突击到预定的阵地;随后,由后者开火,掩护前者突击到下一个预定阵地。
一旦第一波次攻击突破敌人防线后,它们将不再停留,而是长驱直入,直扑敌军后方的炮兵阵地;消灭炮兵阵地后,这些坦克要么在炮兵阵地外重组,准备下一次突击;要么就挑选合适的地方,修筑全方位的防御阵地。
正常情况下,作为攻击核心的坦克团长,除了坦克部队外,所有其他的参战兵种(装甲掷弹兵、炮兵、工兵、反坦克部队)都会归他指挥。因为德军知道,强大而统一的指挥是任何成功军事行动的基本前提。
如果这个坦克团被抽调去支援另外一支装甲部队,指挥权将暂时移交到另一名指挥官手中,这种情况下,在确定最终进攻计划前,上级会征询该团长的意见。
步坦协同进攻
德国人非常清楚,只有摧毁了敌人的反坦克防御手段后,坦克才能在前线发挥最大的优势。
当得知敌人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并且他们的阵地前有天然或人造的反坦克障碍时,就需要德国步兵在坦克部队攻击之前来清理道路了——步兵的任务是渗透敌方阵地,摧毁敌人的反坦克武器。
率先发起攻击的德军步兵部队将会把自身的攻击力量和步兵师的支援火力发挥到极致,通常还会得到后方的坦克部队和自行火炮部队的额外火力支援,这个时候,反而是坦克部队充当他们的突破阵线后的预备队。
当敌人一线的反坦克防御阵地被相继攻占或摧毁,而且预计前方的敌人的纵深防线上没有大型的反坦克障碍物后,步兵部队将和坦克部队同时发起猛攻。注意,此时步兵和坦克都是攻击的主力:步兵部队的进攻方式和没有坦克掩护时一样,主要依靠侧翼部队和重型火力武器来保护侧翼,而随同步兵进攻的野战火炮部队随时准备开火消灭新发现的反坦克阵地。
大多数情况下,步兵部队仍会紧随坦克前进,借助坦克的火力来消灭火力点,德军同样会让士兵乘坐卡车或者装甲车抵达前线,并在最靠近火线的地方下车,凭借自身的轻型武器战斗。
当步兵用小队战术在重型火力和坦克火力掩护下推进时,他们一般会远离坦克车辆,因为后者才是战场上最醒目的火力靶子。
坦克部队的进攻方式仍是梯次推进,相互掩护,并为步行的装甲掷弹兵们提供防护。但是——一旦坦克突破了阵地,它们不会放慢速度等步兵追上来,而是继续向纵深突破,直到预定目标点后,才会相互掩护着等待步兵。
在坦克部队单独进攻时,遇到没有足够掩蔽物的开阔地形时,它们会加快速度尽快通过。
当步兵率先发起进攻时,坦克部队一般会出动两个排在前面,一个排在后面,还有一个排作为预备队,坦克之间通常相隔100-120米,此时的坦克不是攻坚主力,而是充当移动的火力点——机枪可以攻击1000米以内的目标,而坦克炮可以攻击到1500-2000米内的据点。
步坦协同进攻的第二种方式,是装甲掷弹兵乘坐半履带装甲车跟随坦克部队一同进攻,此时采取的战术和坦克部队的进攻方式相似:在狭窄的冲击面上,攻击部队排成纵队,第一波次的坦克部队突破敌人阵地后,第二波次的装甲掷弹兵立即发动第二轮进攻——他们的目标主要是在第一波攻击后幸存下来的敌方据点。
第三种步坦协同进攻方式常见于攻击敌人的坚固碉堡时,负责进攻的战斗群由坦克、步兵和工兵组成,并会得到后方的火炮支援。通常的战斗群规模为一个坦克排、一个步兵排和一个班的工兵。
在战斗群发起攻击前,后方的火炮会向邻近的碉堡发射烟雾弹和高爆炮弹来隔绝可能的援兵,同时会炮击两个碉堡之间的空地,并做好反炮兵攻击的准备。在火力掩护下,战斗群开始向目标碉堡推进,其余的步兵部队负责压制空地上的敌人。
战斗群里的两个坦克班任务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坦克班提供火力掩护,掩护步兵和工兵班靠近碉堡,主要方式是通过直接攻击碉堡的射击口和观察口来完成任务的。
当步兵和工兵靠近碉堡后,这个坦克班将继续开火,掩护第二个坦克班前进。
当战斗群顺利抵达碉堡周围的铁丝网等障碍物前面时,两个坦克班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攻击任务:
一个坦克班停在碉堡的防御阵地外围,它们会分头行驶到视野较好的高处,分头搜寻反坦克炮阵地和机枪阵地;而另一个坦克班会充当轧路机,在铁丝网阵里面推出一条通道,以便让步兵和工兵靠近碉堡,然后,这个坦克班会抵近向碉堡开火。
得到掩护的步兵需要占领碉堡周围的地点,并掩护工兵上前,用炸药炸毁碉堡的入口。至于后面的工作,就全是步兵的活计了,要么进去近战,要么用火焰喷射器烧烤,要么用手榴弹和炸药把守军轰出来。。。
炮坦协同作战
德国人认为,炮兵支援的效果,决定了坦克攻击的成败。但是,炮火不能遏制己方坦克突击的势头,所有的炮弹必须落在坦克部队的前方和进攻路线以外。
进攻发起时,炮兵统一由炮兵指挥官指挥;当坦克突破阵地后,所有负责支援的自行火炮部队或其他的野战炮兵营都交由坦克部队指挥官指挥。
进攻前的炮火准备的目标分别是:
1、攻击敌方阵地上的炮兵阵地;
2、集中火力攻击敌方阵地上的坦克,破坏对手集结坦克进攻的可能;
3、攻击已查明的反坦克阵地和可能的反坦克阵地,对于那些坦克无法抵达的阵地的攻击尤为猛烈;
4、用高爆弹猛烈轰击可能的前沿观察哨,进攻开始后,这些可能的观察哨就会被烟雾弹笼罩;
5、为了掩护坦克部队脆弱的侧翼,野战炮兵和火箭弹部队将用高爆弹和烟雾弹保卫两翼。
进攻开始后,炮兵部队的任务则是:
1、反炮兵攻击;
2、致盲敌方的观察哨(用烟雾弹);
3、随时攻击新发现的反坦克阵地,重点是进攻部队的侧翼和后方;
4、用烟雾弹掩护攻击的侧翼,压制敌人的步兵,
5、在前线和后方之间制造隔断火力网,阻挡敌人援军的抵达——尤其是坦克部队。
尽管炮兵的任务颇为繁重,但是炮兵最重要的任务仍是随时摧毁敌人的反坦克武器、坦克和火炮。
进攻期间,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之间的联络主要是由坦克部队指挥官和炮兵联络组来完成的。炮兵联络组通常会跟随第一波次攻击行动。
只有条件允许,炮兵的前线观察员会乘坐半履带装车跟着第一波次进攻部队前进,但当面对敌人的猛烈反击火力时,这位勇士往往是第一批阵亡的——没办法,面对反坦克武器,半履带装甲车比鸡蛋壳结实不到哪里去。。。
为了避免因为观察员阵亡导致火力掩护断档,野战中,德国人想出来一个权宜之计——就是在其中一辆坦克上额外塞一名前线观察员进去——虽然中奖率也不低,但是比最初的方法好多了。
战斗中,坦克车组成员亲自顶替炮兵观察员的情况非常常见,于是,德军搞出来了一个傻瓜式操作:给这个车组的成员每人发一张标有炮兵用坐标的地图,需要的时候,坦克车组对照着向指挥官报告即可,剩下的事情,都交给指挥官搞定吧。
追亡逐北
德国军队不会用这么形象的词语,他们军事手册里就叫“追击战”。
当敌军无法坚守阵地并放弃主要防线时,追击战就开始了。追击战的目的是要彻底歼灭对面撤退或溃败的敌人。这需要各级指挥官发挥积极主动性,即使部队已经疲惫不堪,也要毫不犹豫地立即发起追击,决不能让敌人有时间停下来重组部队和重建防御。
德军的追击战战术强调,这种作战方式要依靠充分的火力和机动性,在广阔的战线上进行。距离目标较远的部队,应当尽力绕过敌人的侧翼,并对其后方发动猛烈攻击。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能因为敌人对侧翼的攻击而偏离主要作战方向。
成功突破防线后的追击行动被德军视为装甲师最为合适的任务。装甲掷弹兵会乘坐半履带装甲车或者卡车,和坦克相互配合。在公路或平坦地形推进时,坦克部队是主力;遇到树林或较大的城镇、村庄,装甲掷弹兵就会去占领这个据点。
坦克部队是很宝贵的,如果敌人的规模不大(连级以下),它们是不会出动的。
除了装甲部队,步兵和炮兵也会被临时组合成快速部队进行追击作战,他们一般会绕开抵抗坚决的据点,留给后面的大部队去解决。
野战炮兵部队通常会沿着公路前进,梯次推进,随时保证给追击的部队提供充分的火力支援——因为德国人坚信,缺乏必需的炮火支援,追击战可能会导致一场灾难。
最为一线的支援武器,突击炮部队会跟随步兵行动,凭借厚重的装甲和凶猛的火力,它们往往可以迅速粉碎敌人顽抗的企图。而战术空军部队也会提供最直接的空中打击支援。
(待续。。。)
接下来将陆续为大家介绍德国国防军的战术侦察和地面防御。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文章首发挑战赛##二战##军事##我要上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冷知识##历史##精品长文创作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