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两组数据,网友纳闷了,怎么用电量比发电量还少?通过两项数据对比,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多了320亿千瓦时;1~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更是多出了2946亿千瓦时,这个多出的电量比很多省份一年的用电量还要多。
只有两个原因,一是统计错了?二是居民包括工业用电的电表都被多抄了?如果是电表多抄了,那多出的2946亿千瓦时电费,就按5毛钱一度算,就多收了1473亿元电费。这可不是三五斗呀。
一千多亿,毕竟不是小数,为了解答质疑,有网友做了个排除分析:
首先,数据统计错误不应该成立。因为都是国家部门,专家如云,凡是向社会公开的数据,肯定是严谨又严谨,即使会有误差,但不至于相差2946亿度。
既然数字真实有效,那是不是统计方式不同?用电量统计的是全社会,而发电量只是统计规模以上企业,所以出现用电的比发电的多?这就更不对了。
我们知道,国家电网作为国企、两桶油不一样,在国内不存在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这年年,尽管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建设了很多小型水电站,但都被并网核算。
也就是说,一个小型电站,你发的电虽然用户不同,可最终纳入了国家电网。那出于何种目的不统计呢?凡是并网发电老百姓都是交了电费的啊?
有网友说,用电量比发电量多,可能是因为很多企业自留电以及自发电没有统计到社会发电量当中。这个说法就更不靠谱了,既然是自发电(比如用柴油发电机)怎么可能还会进入电表进行收费呢?
如果是从技术上说,自发电必须进入电表,那岂不是白白给供电局送钱吗?
再反过来看,很多地区包括农村有大量的用户使用太阳能供电板,抛开这一部分,那供电部门统计的用电量更应该小于发电量才对!
发电量小于用电量,还有一个疑问就是电损问题。
网友分析,电力在传输过程中,受气温、距离等诸多因素影响,会出现电力损耗。一万千瓦电从电厂出发,通过电线翻山越岭数百上千公里的传输,到用户终端,不可能还是一万千瓦。这么来看,发电量无疑要远远高于用电量才属正常,怎么能倒过来了呢?
排除以上因素,似乎只有一个解释是行得通的,那就是千家万户包括企业的电表都出了问题?甚至可能是简单粗暴地多抄了?
这一点,还请专家来给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