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计擒公子卬,你认可他的做法吗?是不讲诚信还是兵不厌诈

黑色纵谈 2025-04-24 17:42:28

公元前343年,在秦国那会儿,秦孝公嬴渠梁跟大良造商鞅正讨论着怎么改革呢。突然,有个人急匆匆地跑进大殿,大喊:“大喜事啊!魏军在马陵被齐军给伏击了,这次又输得惨兮兮的!”

秦孝公和商鞅急忙冲到地图边瞧了瞧,两人连声称赞,直呼不错!

商鞅瞅准机会跟秦孝公讲:“咱大秦一直等的那个时机终于到了,现在该让咱秦国的新军队亮亮相,显显威风了!”

秦孝公心里犯嘀咕,“咱那新组建的军队,还没经历过大战洗礼,这要是直接跟魏武卒硬碰硬,心里真是没底啊!”

商鞅明白,秦孝公曾在战场上亲眼见过魏武卒的强大威力,心里头对魏武卒挺害怕的,得想办法把这种害怕去掉。

商鞅跟秦孝公讲:“秦国和魏国那就是冤家对头,就像人身上长了个治不好的大病,要么你把这病给除了,要么这病就把你给拖垮。魏国和秦国,彼此都是对方最大的威胁。魏国东边靠着险峻的山,都城在安邑,跟秦国隔着条黄河,还独占了崤山以东的好地方。它要是强大了,就随时能来抢秦国的地盘;要是弱了,就缩在天险后面自保。”

现在秦国在您的出色带领下,进行了不少改革,国力是越来越强了。反观魏国,这些年一直在打仗,还两次输给了齐国,现在正处于低谷,其他国家都瞧不起它,都想着去占它点便宜。咱们这时候,正好可以趁机攻打魏国,要是魏国再输一次,它就彻底没法跟秦国抗衡了,只能躲着秦国。到时候,咱们秦国守着黄河和崤山的险峻地形,往东可以一点点侵占其他国家,这样一来,帝王霸业的基础就稳稳打下了。”

秦孝公一听,立马觉得商鞅的主意真棒,特别支持他。

接着,秦国的新兵开始加强训练,准备打仗,同时派出了好多探子去偷窥魏国的动静,一场大战眼看就要打响了。

《资治通鉴》里头说了,公元前430年那会儿,秦国因为搞变法变得挺强大,瞅准魏国在马陵打了大败仗、实力大减的机会,就在边境上摆开兵马,打算把之前丢掉的河西那块地方给抢回来。

魏国瞧着秦国那咄咄逼人的架势,立马也调兵遣将,打算跟秦国较量较量,得让这曾经的手下败将明白,魏国就算多次吃亏,也不是秦国这种小角色能随便碰的。

魏国的大将军庞涓在马陵之战里牺牲了,那现在谁来带兵打仗呢?

魏惠王的亲弟弟,公子卬,带着魏国的军队,打算给老朋友商鞅一个难忘的教训。

就在公子卬琢磨着如何给商鞅点颜色瞧瞧的时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是商鞅寄来的。

公子卬瞅见商鞅送来的信,乐得直咧嘴:“嘿,卫鞅这小子,是想跟我服软投降吗?”

拆开信封,里面的内容净是些赞美的话。

商鞅先去找公子卬拉关系,说:“以前咱俩还算有点交情,但现在各为其主,得打仗,这我心里真不愿意。所以,我想跟你见个面,咱哥俩摆桌酒席,一边喝一边聊。有啥事儿,酒桌上都好说,一回不行咱就多来几回。要是咱俩能好好聊聊,把心结解开,商量出个结果,那咱就各带各的兵回去,省得折腾老百姓。”

《资治通鉴》里头说了这么一档子事:我一开始跟公子欢关系挺好,现在咱俩都成了各自国家的将领。我实在不忍心互相攻打,想着能不能跟公子你见个面,咱俩盟誓一下,然后喝喝酒,乐呵乐呵,就把这仗给停了,也好让秦国和魏国的老百姓都过个安稳日子。

公子卬瞧了瞧,心想,要是自己不用出动一兵一马就能搞定秦国,那可真是立了个大功啊。庞涓打了一辈子的仗,到头来还不如自己动动嘴皮子来得管用,那家伙要是泉下有知,估计得羞愧得再没法活了。

这位贵族公子卬,真的得夸夸他,他身上那股子气质和胸怀还是挺不错的。就像很多贵族那样,他也有点爱面子,喜欢干大事,还追求点高雅的东西。

不过,他却忽略了,这儿是战场。

接着,公子卬很高兴地跟商鞅见了面,他们俩就一起喝起了酒。

最终,公子卬虽然预见了开头,却没能预见到最终的结局。

他压根儿没想过,像商鞅那样,也是贵族背景的人,竟然这么不按套路出牌。本来讲好了一起喝酒谈谈和平的事儿,结果他却暗中安排了杀手埋伏。

可以确定的是,公子卬被敌军抓走了,成了他们的俘虏。

趁着魏军头头被抓住的机会,商鞅赶紧指挥秦国的新兵去攻打魏国军队,结果魏国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据《资治通鉴》上说,那时候魏国公子觉得这事儿行,就跟商鞅他们碰了头,还订了盟约。喝酒的时候,商鞅暗中埋伏了士兵,一下子就把魏国公子给抓了,紧接着就乘胜追击,把魏国军队打了个惨败。

魏惠王一听公子卬被擒,魏国还吃了大败仗,立马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恼火地吼道:“公子卬真是个笨蛋!他咋不直接死了算了!”

不过,虽然心里头抱怨,但自家的弟弟还是得接回来,不然外人怎么看我这个当国君的。再说了,眼下的魏国,已经找不到能领兵对抗秦国新军的人了。吴起当年训练出来的魏武卒,早就拼光了。

秦国变得非常强大,导致魏国只能坐到谈判桌前进行协商。

秦国使者气势汹汹,魏惠王没辙,只能把河西那块地给了秦国,这样一来,崤山这个天然屏障也没了。魏国以后得天天提防着秦国的军队,从国都安邑到跟秦国的边界,那是一点屏障都没有了。

魏惠王没得选,只好赶紧把都城挪到大梁。大梁这城,原本是想用来跟别国争地盘的,结果倒成了他的避风港,说白了,也就是块遮羞布,掩盖他没法称霸中原的尴尬。据《资治通鉴》里头讲,魏惠王吓得不轻,赶紧派人把河西那块地送给秦国求和。

在还没离开安邑的那天晚上,魏惠王感慨万分地说:“如果早点明白这一点,就该听公叔痤的建议,把卫鞅这小子给处理了。”

商鞅靠着和公子卬的那点“关系”,设法把公子卬给抓住了,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打败了魏国。

说起“商鞅巧妙抓住公子卬”这事儿,你咋想的?大家伙儿主要有三种看法:

观点一:商鞅这个人不太靠谱,说话不算数。

说起这事儿,不少人都在批评商鞅,说他行事不地道,不讲信用。结果,商鞅的个人信誉一落千丈,这事儿真的给他的名声添了不少污点。

说实话,“诚信”这玩意儿,绝对不能拿来做坏事。你要是一旦做了坏事,让那些信任你的人吃了亏,那以后大家很可能就会给你贴上“狡猾”的标签,再想挽回形象可就难了。

观点另一种说法是:战场上兵法多变,这不全是商鞅狡猾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公子卬太天真了。

这个说法是从实际利益出发来看待的。两个人既然各站在不同阵营,战场上已经是对立面了,那时候就得用上所有计谋。只能说公子卬这家伙太天真,竟然还相信商鞅讲的那些话,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

难道他们是闲着没事干,大老远带着军队跑到边境去散步,而不是为了对抗你吗?

战场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铁定的规矩。说实话,商鞅的做法虽狠,但也不能全怪他,只能说公子卬太天真了。

观点三:关于“朋友”的说法,挺值得咱们再琢磨琢磨。

商鞅和公子卬是熟人,但话说回来,商鞅真的会把公子卬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吗?

公子卬是不是真的把商鞅看作自己的哥们儿呢?

他俩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曾经一起喝过酒,而那场酒局的主角是公子卬和公叔痤,商鞅呢,只是站在公叔痤旁边打下手的一个助手。

如果还没到朋友那份上,商鞅稍微一夸公子卬,公子卬就有些得意忘形了。就像咱们平时听到的“久仰大名”,很多时候只是人家出于礼貌,客气一下,你却真把自己当成个重要角色了?

说到交朋友,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像公子卬这种出身高贵的子弟,怎么可能瞧得上商鞅那个没落的小贵族呢?

像商鞅这种顶尖聪明的人,会瞧得上公子卬这种没本事的人吗?

商鞅巧妙地把公子卬给抓住了,这可是打赢这场仗的重要一步。

子霄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如果有人突然跟你拉近关系,你可得留点神!

那么,商鞅的那些做法究竟对不对?每个人看法可能都不同,欢迎大家到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订阅我,我每天都会给你带来读历史的心得体会。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0
黑色纵谈

黑色纵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