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戎马倥偬一生,位列十大元帅,为何去世时只有寥寥几人为他哭泣

热情的小狐狸 2025-04-21 03:26:29

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十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将领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再后来他们被世人尊称为开国元帅。但岁月不饶人,自1963年开始,这些民族英雄就相继离开了人世。

因为身居高位,他们的死大多都牵动着整个国家人民的心。但凡事皆有例外,聂荣臻——最后一位离世的十大元帅,他的死及其平淡,没有缅怀仪式也没有集会,甚至在他的葬礼上,也仅仅有寥寥几人为他痛哭流……

为救国救命而努力学习的“新青年”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江津县吴滩场。在他之前,他的母亲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是聂荣臻的哥哥却意外夭折了。也因为这层原因,聂荣臻被母亲看作上天的礼物,十分珍惜这个孩子。

聂荣臻的父亲是一名私塾老师,在那个年代,他们家也可以算是小半个书香门第。因为是独子,家里对聂荣臻的管教十分严格,从小就开始教导聂荣臻读书写字。父亲的言传身教,也让启蒙时期的聂荣臻爱上了学习。

7岁那年聂荣臻就已经开始在父亲的私塾中接受启蒙教育。在此期间,他接受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熏陶,将“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而乐而乐”的道理牢牢记在了心中。也正是因为此时的潜心学习,才让聂荣臻成为了深得民心的共产党骨干。

1910年,乘着辛亥革命的东风,聂荣臻被送入了新式学堂进行学习。在这里,聂荣臻学习到了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自然科学和世界文化。这些新颖的知识,使得聂荣臻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他在心中暗暗立下了学习报国的决心。

1917年,聂荣臻以优秀的成绩从学堂结业,并考上了江津县立中学。更高的平台,也给予了聂荣臻更多的优质“养分”。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内的多部优秀著作,并且还大量涉猎《新青年》等优秀期刊。

聂荣臻学习的先进思想,让他在同学中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学生。他常常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同时少年得志的聂荣臻也引起了老师的青睐,并誉其为“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它激起的浪潮在中国掀起了一阵革命浪潮。聂荣臻备受鼓舞,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五四运动的大潮中去。但这样大规模的爱国运动,不但没有激起当权者的醒悟,反而还引起了他们的反对,为了维持朝堂保全自身,他们派出反动军警在全国各地大肆抓捕爱国青年。

为了避开危险,同时学习先进的西方科学拯救中国,聂荣臻决定赴法勤工俭学,他艰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能拯救当时的中国于水火之中。但现实却给予了聂荣臻沉重的打击,中国大陆上军阀割据,西方的那一套逻辑根本无法套用!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如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一样,聂荣臻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不知道究竟怎么办才能拯救把自己的祖国。聂荣臻在此时身上背负的是民族大义,是天下苍生,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青年来说,这是极为难得可贵的。

就在聂荣臻深陷困境使劲,在法国的学习中结识的同志刘伯坚带领他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共产主义。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发展初期,急需人才的加入,像聂荣臻这种有着为国为民伟大志向的能人义士,成为了最好的发展对象。

随后刘伯坚为聂荣臻详细介绍了共产主义以及苏联的成功例子。这些从未了解过的思想让聂荣臻耳目一新,很快就打动了聂荣臻。此后聂荣臻开始了全力投身共产主义,并在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斗士。

不负组织期望,为党和人民带来平型关大捷

经过先后在法国、比利时、苏联的学习后,聂荣臻成为了一兼具军事指挥、科研才能的综合性人才,被党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1925年,因为革命需要,聂荣臻与在苏联学习的同窗们一起回到了祖国。

此后,听从周恩来的指挥,在北伐、土地革命以及两万五千里长征中都为中国共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共产党的骨干人物。并且其优异的军事才能,也让聂荣臻成为了当时红军中数一数二的话事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脱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始大举进攻中国内地,凡是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踏足过的地方,都成为了人间地狱。杀人竞赛、活埋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径,让鲜血染红了大片大片的土地。

依靠精良的装备和机动化作战,日本侵略者攻占了一座座国民党驻守的城池。意识到抗日形势严峻的国民党优秀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强迫蒋介石终止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的方针,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聂荣臻与林彪等共产党将领,也终于能腾出手来,开始对付日本侵略者。但此前,因为几场重大战役的失败,日本军队已经成为了民间流言中神一般的化身,全国抗日热情因此急剧下降,所有人都盼望着能有一场大胜,让将士们重新被鼓舞起来。

1937年9月,在日军攻陷北平后,华北平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在随后的战事中,日军一路沿平绥铁路前进,打算从右侧迂回包围华北平原。中共中央军委敏锐的察觉到了日军的意图,为了粉碎日军的野心,同时配合阎锡山在第二战场的正面防御任务,决定派遣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率部前往平型关对日军部队进行阻击。

而115师此时的副师长正是聂荣臻。在收到命令后,林彪与聂荣臻就迅速完成了军队的准备工作,快速赶往了预定地点。林彪与聂荣臻在到达现场后,对现场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在充分考虑后决定利用地形优势,与敌军周旋达到消灭有生力量的目的。

1937年9月25日早上7点,敌军中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钻进了林彪等人设定的包围圈,平型关一时爆发了极为激烈的战斗。我军将士们咬紧敌军的团一部和辎重车,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攻势。

当日下午1点左右,战斗结束我军迅速清剿装备,打扫战场,并于日军支援到达前成功撤离了战场。在战后的统计中,林彪与聂荣臻指挥部队用仅仅6个小时,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余辆。

这场战争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治好了国内一些患上“恐日病”和大肆宣传抗日“亡国论”人的旧疾。平型关大捷如“久旱逢甘露”般,极大振奋了全国抗日军民的信心和决心,成为了一场最好的战争动员。

从战争结果来看,平型关大捷打乱了日军在华东的原有部署,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同时也让日军“三个月拿下中国”的痴心妄想彻底破碎。可以说,平型关大捷不但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第一场大胜,也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转战科研,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

在新中国正式成立后,聂荣臻因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种种功绩,被毛主席授予元帅军衔,成为了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但聂荣臻却没有因此放弃对伟大祖国的建设,反而是退居幕后,成为了中国军工科研的领导者。

1956年共和国百废待兴,聂荣臻元帅任国务院副总理开始着手于军工装备的制造,其中完成“两弹”研制就是他最大的愿望。1960年,中苏交恶,原本苏联打赢了技术、设施援助一下成为了梦幻泡影。但聂荣臻元帅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是带领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深耕于大漠。

1964年3月,中国自研的导弹顺利发射,同年10月,中国的首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在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的背后,是聂荣臻元帅与隐姓埋名科研人员的一次次失败与尝试,他们的努力与付出让中国重新站在了国际舞台的正中央。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因为过劳而导致的心脏病,把聂荣臻从他热爱的党和人民身边带走。按照他的遗愿,聂荣臻的子女们没有大操大办,只是简单的在办完丧事后,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这位共和国脊梁,默默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如他的到来一样。

参考资料:

盘点共和国十大元帅的葬礼! 环球网2013/01/29

从开国元帅到科技主帅——纪念一代开国元勋聂荣臻逝世20周年 中国青年网2012/05/13

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纪念网2019-06-13

7 阅读:3305

评论列表

I see you

I see you

7
2025-04-21 18:58

聂帅![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71xxx86

用户71xxx86

4
2025-04-22 08:22

聂帅走时,同辈老战友们都先走了,一辈战友一辈情。

春天到了

春天到了

2
2025-04-22 08:26

福帅

李瑞宾

李瑞宾

1
2025-04-22 21:04

聂帅[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丁江涛

丁江涛

1
2025-04-22 08:55

标题党

热情的小狐狸

热情的小狐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