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馆深圳“渡劫”

秦朔朋友圈 2024-12-27 05:46:25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湘菜

前段时间,看了自媒体“深圳微时光”有关餐饮“收尸人”的报道,才发现湘菜馆在深圳“渡劫”。

所谓“渡劫”,本意是指可以通过修炼来获得某些特殊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深圳湘菜馆也在修炼,不是修炼“特殊能力”,而是希望能生存下去,延续下去。

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内卷的背景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餐饮“收尸人”龙哥观察,近些年来,深圳倒闭最多的餐饮店除了奶茶店,便是湘菜馆,“这两种餐饮店一时火爆之后,原本固定的市场份额不够分了,自然成了倒闭的重灾区”。

龙哥称,倒闭的店多了,他开始有选择性地回收,尽量回收新店。有时候,他回收过的最新的湘菜馆,连装修都没有完成。

之所以装修没完成便甩给“收尸人”,是因为老板发现周边的店铺“全部都奄奄一息了”。具体来说,隔壁店铺倒闭,对面店铺在转卖设备,后面的店铺也贴起转让信息。

对于这样的状况,龙哥直指:“那个商圈已经没有人流量了,所以注定是要亏本的。”换言之,老板及时止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一个餐饮“收尸人”的观察,显然是微观的,其是否与宏观数据相契合?

我查了一下,谈到深圳湘菜馆的数量,7000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数字。

今年11月,第十九届湘菜美食文化节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的湘菜门店数量超过7000家,同时也强调“稳坐该市外来菜系头把交椅”。

这时候,需要“兼听”。

作为餐饮数据专业查询平台,红餐大数据今年9月更新的数据显示,在湘菜品类中,深圳市在营门店总数为6675家。

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餐宝典”12月发布的《新湘菜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深圳的湘菜门店数量超过5200家。

该白皮书还指出,从2023年至2024年地方菜的闭店率看,湘菜的闭店率位列第二(第一是东北菜),比川菜、鲁菜、粤菜、徽菜的闭店率都高。

结合前述餐饮“收尸人”的观察、两家研究机构对门店数和闭店率的分析,说深圳湘菜馆正在“渡劫”,可能更接近现实。

对于湘菜馆发展的问题,餐宝典上述“白皮书”梳理得较为全面:

“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内卷加剧,高端人才较匮乏,锅气效率难兼顾,区域发展不均衡,跨区扩张有难度,标准化面临挑战,供应链存在压力。”

首先来说说锅气、产品同质化、效率之间的难题。

在湘菜行业,猛火爆炒堪称“标配”,不管是在湖南大本营,还是在其他地方,大量湘菜馆都以这一特色“征服”消费者。

深圳市烹饪协会也曾发文表示,深圳湘菜的一大特点是,“以小炒见长,快手菜居多”。

如餐饮垂类媒体所言,湘菜品牌们还尽力放大现炒特色,餐馆门头、透明厨房、墙壁上的推介语、外卖宣传乃至服务员的工作服等,都在为现炒“代言”。

如此一来,湘菜把控住了“接地气”“有锅气”的标签,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尤其是接住了一些消费者“反预制菜”的需求。

《2024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显示,在25岁至35岁、横跨一线至四线城市、具有相对稳定收入的办公室白领群体中,84%的消费者偏爱“有锅气”的菜品。

“有锅气”持续吸引消费者,但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菜品的打造。

现实情况正是如此,因为要爆炒,追求“有锅气”,小炒黄牛肉、辣椒炒肉、炒攸县香干等菜品随之盛行,这就催生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用一位湘菜馆老板的话来说,“菜品没什么新花样”。

“有锅气”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菜品上桌的效率,虽然是“快手菜居多”,但都要厨师出手,因此,湘菜厨师常常忙到飞起。有的湘菜高手需要同时掌管4至5个锅,可谓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

综合观之,锅气、产品同质化、效率三者深度绑定,既给湘菜馆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

再来说说价格战内卷加剧的问题。

接受媒体访问时,某湘菜品牌创始人喻义回忆称,2017年是行业竞争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湘菜品牌开始扎堆涌入深圳市场。

《湖南日报》也提到,2017年,深圳的湘菜馆一年左右时间增加了1000多家。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看,餐馆多了,产生竞争加剧的“体感”。

一位湘菜馆老板直言,湘菜馆越来越多、越来越密,“跟奶茶店一样,走几步就有一家,竞争很激烈”。

深圳一家湘菜连锁品牌的负责人2020年提到,当年,他专找商场铺面开店,只因为“街铺竞争太厉害了,只要哪家生意好,马上会被新开的湘菜店包围”。

湘菜馆激增,却不是向上攀登,而是向下探底。

餐宝典前述“白皮书”显示,客单价在50元以下的湘菜馆占45.2%,50元至80元的湘菜馆占比接近40%,100元以上的仅占2.8%。

再细分一点,50元以下,还有一个20元价格带,在深圳,这些湘菜馆以“极致性价比”吸引消费者。

问题在于,究竟何处是“底”?

一个客观事实是,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抠”,即使把客单价下探至20元,仍然有人觉得“贵”“不值这个价”。

对湘菜馆老板而言,卷极致低价,也为自身打造了“性价比陷阱”——看似能通过低价获取一波流量,但也可能带来不佳的消费体验甚至食品安全问题,差评不断累积,反而“劝退”消费者。

更关键的是,极致低价背后的利润空间也相当“极致”。

在深圳这样的城市,不管是街铺,还是商场铺面,租金、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压力都较大,需要利润来顶住,哪个环节压力大了,进一步拉低本就不高的利润率,整体顶不住的风险会迅速增加。

说到风险,工厂搬走或倒闭,大批打工人搬离,影响也会快速传导过来,增加湘菜馆的经营压力。

卷低价还暴露出湘菜馆的集体困境。

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秘书长罗大志坦言,目前湘菜有结构性矛盾,草根系湘菜容易陷入价格战,中高端湘菜比较缺失。

与此相应的是,2024中国餐饮品牌百强中,湘菜品牌仅3家,且没有一家排名前30,这在业内人士看来,与湘菜的市场地位“不匹配”。

长期看,发展中高端湘菜、深耕品牌,应是湘菜馆的破卷之道、突围之道,但有一个前提,湘菜馆需要降本增效,先求活得久,再求活得好。

“在理性消费的大时代下,所有的餐饮品类都在渡劫。只不过,湘菜品类增速太快,竞争太大,感知更加明显。”

顺着湘菜品牌老板洋总这番话看,中国餐饮业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各个餐饮品类和餐馆老板们都需要精细化运营,为消费者带来持续价值。

从另一方面看,不要被餐饮业“低门槛”的说法所迷惑,而需要心存敬畏,行事慎之又慎。

据龙哥观察,转行做餐饮的人,才是倒闭的主力军,他们的创业史都非常短暂:“辛辛苦苦打工十年,攒的所有钱拿出来投资,开了几个月的店,全部亏完。”

消费变得理性,开店更加需要理性——渡劫时刻,理性称得上是最不显眼却至关重要的生存法则。

/// END ///

No.6132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西门无我

作者简介:前媒体人,现自由撰稿人。

参考资料:深圳微时光,《深圳餐饮“收尸人”:曾三天赚15万,如今卷到同行相互“收尸”》;餐企老板内参,《人均20块,湘菜大洗牌》;真故研究室,《人均20元,湘菜馆卷到了天花板》;华声在线,《美食+品牌,湘菜之路越走越宽广》;新湖南 • 食事求是,《广东湘菜的未来之路》。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