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后一天发布的文章“2023年相声界十大新闻”,“相声风格争议”放在了第一位。
看似普通的争论,背后隐藏的可能是相声行业面临“审美降级”和“产业降级”的双风险。
一、审美降级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宣传和引导,大多数相声观众普遍接受了“反三俗”的理念,也认识到了文艺作品反三俗的必要性。
在相声领域,很多观众开始自发监督三俗段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谢金在纲丝节上说的《五毒论》,由于三俗内容太多直接被观众举报到了文化执法部门
反三俗已然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不好的现象却开始蔓延,那就是相声观众的审美降级。
2023年年初,“烧鸡相声”横空出世,2023年年中,“发大财相声”引起热议,2023年末,“爬行相声”被全网群嘲,甚至到了2023年的最后一天,“爬行相声”依然在舞台上公然表演。
相声行业一向对“洒狗血”的表演普遍比较排斥和鄙视,认为那是没本事没能耐的做法。
以“爬行相声”为代表的这些低水平表演,已经超越了洒狗血达到了出洋相的地步,不仅是没能耐没本事的表现,严格说来已经超出了相声的范畴,不能算相声表演了。
但是,围绕着这些已经不能算是相声的所谓“相声表演”,在网络上却有相当多的人支持,他们的普遍观点是:
1、只要能让人笑出来,你管他怎么演呢,只要观众笑了,那就是好相声。
2、只要能卖票,你管他怎么演呢,只要能赚到钱,那就是好相声。
虽然这部分网友的观点能够代表不少人的看法,但很遗憾,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举个例子,如果女演员穿比基尼唱京剧《穆桂英挂帅》,再给穆桂英一根钢管来段钢管舞,相信票房也一定不会差,没准儿还能爆棚,但这还是京剧吗?
再举个例子,如果有饭店为了降低成本用鸡架做烤鸭,售价只有北京烤鸭的十分之一,也不少卖钱,但那还是北京烤鸭吗?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排忧,相声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声之所以成为一门语言艺术,关键是相声具有相应的艺术规律、艺术标准和艺术原则,你既然打出相声这个牌子进行商演,就要遵守相应的标准和原则。
如果按照相声的标准,所谓“烧鸡相声”只能算一段很蹩脚的表演,所谓“发大财相声”和“爬行相声”则已经开始脱离相声范畴。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的电视台举办过“宝宝爬”比赛,我们能称之为相声比赛吗?论爬行的姿势和搞笑程度,一两岁的孩子远比四十来岁的胖子好看许多,能证明这些宝宝的相声水平更高吗?
当然,所谓“爬行相声”毕竟还只是个案,并没有蔓延开来,只在个别相声团体里有类似低水平表演,我们还不用太担心。
但是,如果观众看完“爬行相声”只是微微一笑,认为自己虽然笑了但这种表演确实很烂很不应该,那倒也没什么。问题在于很多观众压根不认为这种表演有问题,反而认为相声只需要笑,不需要什么规律和原则,这就是典型的相声界“审美降级”。
就像之前杨坤评价网红歌《惊雷》一样,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如果我国的音乐都朝着《惊雷》发展,那将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但有些观众却认为《惊雷》只要能火,你管歌词怎么样旋律怎么样呢,这无疑就是音乐界的“审美降级”。
二、产业降级
之所以有部分观众对相声产生“审美降级”,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相声从业者刻意通过相声行业“产业降级”来赚钱。
这里所说的“产业降级”和经济学概念上的产业降级并不一样,只是一种简单的“优劣退化”概念。
举几个例子先,上世纪九十年代温州产品的名声并不好,曾出现过很多假冒伪劣现象,典型如“礼拜鞋”之类,后来温州人痛定思痛让产业升级,“温州制造”已然成为品牌化规模化的经济奇迹。
在娱乐领域的二人转同样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二人转出现了大量“黄色二人转”现象,二人转演员的名声很差。
在赵本山带头倡导下,整个行业通过“绿色二人转”实现了产业升级,众多二人转演员如小沈阳、宋小宝等人成为受益者,不仅走出了东北,还成为全国知名笑星。
如果“温州制造”重新开始制造大量“礼拜鞋”,凭借他们积累的的名声和渠道,依然可以在短期内赚取大量财富,但这种“产业降级”无疑将会彻底摧毁温州制造。
同理,如果小沈阳、宋小宝他们开始重新捡起“黄色二人转”搞产业降级,他们在短时间内依然可以赚钱,但长此以往,不仅他们自己将会销声匿迹,好不容易扭转的行业局面也会被再次带进坑里。
相声行业在刚诞生时属于不入流的行当,相声演员的地位很低,经过几代相声演员的不懈努力,通过坚持文明相声路线才逐渐走入戏院、茶社和广播电台,实现部分“产业升级”。
解放后在侯宝林为代表的相声前辈们努力下,相声终于成为一门语言艺术,从一个地域性很强且不入流的行当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了产业大升级。
如今,在某些相声团体的影响下,相声行业有出现“产业降级”的危险,舞台上荤段子、屎尿屁和伦理哏横行,舞台下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在一些观众那里逐渐让位于“相声就是图一乐”或者“相声本质就是三俗”。
相声行业的这种变化就相当于温州人重新制造“礼拜鞋”和二人转重新开始“黄色”化,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相声行业将有实质性消亡的风险。
综上,个别相声团体用“产业降级”表演迎合“审美降级”观众的做法在商业上具有一定合理性,既然无法满足欣赏水平高的观众,迎合欣赏水平低的观众也是赚钱的路子。
但是,关起门来赚钱可以,要是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就有问题了,往小了说这是在砸相声老祖宗的坟,往大了说这是在糟蹋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破坏文艺发展战略。
因此,对于这种相声行业内的“产业降级”和“审美降级”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