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背后有何科学意义?

史新说 2023-02-25 09:50:2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之中,沉淀下来各式各样的文化,涉及到生活中的多个层面。

这些小句子短小精悍,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单纯涉及到人情往来,就有不少。在古代,孝顺与后人被挂在了一起,一旦没有继承人,那就是最大的不孝。

这说明古人格外注重传承与血缘关系,而且有着多子多福的观念。但是,这些血缘关系也另有讲究,真正能够将自己祖宗十八代都整明白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了。

按照古人的说法,所谓的宗亲也仅仅停留在五代人,超过五代之后,如果不是单线传承的话,那基本上没有血缘关系了。

古人别看科学技术不发达,但是在这方面却总结得非常清楚,因此也就有了“人过五代令起坟”之说。

这解释可以理解,那么“房过三代必走人”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今天就将这两件事分别给大家探讨一番。

人过五代另起坟

经过上文的简单介绍,想必也可以有了个初步的概念,由于血缘关系的原因,传承过了五代的话,就可以新找其他的地方当坟地了。

所谓“五代”按照通常的理解,就是从自己往上数四代人,即父亲,爷爷,曾祖,高祖。在家中祭祀的时候,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很少将自己的祖宗十八代全都顾及到。

只需要照顾到这五代人即可,同样的,相信祖坟庇护之说的人,最多也就是自己的高祖能多少庇护一点,并非自己的十八代祖宗。

所以,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骂人,还会问候别人的祖宗十八代,该说不说,范围有点广了,祖先们承受得太多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开枝散叶超过5代人,基本上算是人类承受的极限了,五世同堂实在是罕见。

也就意味着,这五代人之间有概率存在着感情,超过5代之后,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死后埋在一起,也没必要都凑到一起,反而感觉不舒服,这才会另起新坟,一家人重新选择一块风水宝地。

房过三代必走人

这个就容易理解的多了,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可以。也就是说,一座房子,里面居住的人超过三代,就开始往外分家了。

其实,在古代,虽然是兄弟姐妹都比较多,但是一旦到孩子成年之后,兄弟两个就会跟父母分家,另起炉灶。

有的则还是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即便是如此,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第三代人,无论如何也要分出去了。

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在是当时的房子,实在是放不下这么多人。

试想一下,当时又没有所谓的计划生育,而且在多子多福观念的加持之下,一对夫妻至少有2个儿子。

在这种情况下,传到第三代成年的时候,那家里即便是有四合院,那也装不下这么多人,也就有了“房过三点必走人”之说。

除了这一层因素之外,另外一层因素就显得有点不吉利了,但还是分享一下,也就是古人建造的房子,多为土坯房。

这样的房子,是很难坚持三代人的风吹日晒,即便是房子传到第三代人,基本上也就不能住了。

如果想一直坚持住下去,还不想返修的话,大概率会存在房倒屋塌的风险。一旦出现这种现象,那么就会有人死在这座老房子里。

后记

古代流传下来的经验,虽然很多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存在。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看待古人留下来的东西时,需要辩证的借鉴,并不能全权否定。虽然我们现在大家族的意识在慢慢淡薄,但细细想来,这些观念还是深藏在我们脑海中的某个地方未曾远去。

6 阅读:4706
评论列表
  • 2023-03-28 00:26

    阿彌陀佛~學習學習[鼓掌][笑着哭][点赞]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