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专访中首次承认“普京可能在拖延时间”时,白宫西翼办公室的温度仿佛骤降了五度,这位曾将克里姆林宫主人称作“聪明谈判者”的总统,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严峻的外交信任考验。
据路透社披露,自沙特谈判陷入僵局后,美俄高层接触频次已从每周三次锐减至每月两次,折射出华盛顿对莫斯科策略的重新评估。
2月的特朗普通话外交曾掀起短暂曙光,当时普京承诺“认真推进和平进程”,促使美国迅速启动沙特谈判机制。然而五轮会谈下来,莫斯科开出的条件清单越来越长:从要求恢复俄罗斯农业银行SWIFT权限,到解除对北溪2号项目制裁,甚至提出重新划分黑海势力范围。
《华尔街日报》获取的谈判纪要显示,美方原计划在30天内达成全面停火,却被俄方技术性拆解。3月12日提出的“互不攻击能源设施”协议,实际保护了俄境内73%的炼油产能,而乌方获得的仅是民用电网的暂时安全。这种不对等交易引发国会山强烈反弹,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直言“这像战败条约而非停火协议”。
在敖德萨军港,乌军第73海上特种作战中心的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着黑海舰队动向。这支依靠2000美元级自杀式无人艇重创俄海军的力量,如今因停火条款被迫收敛锋芒。海军情报显示,俄舰撤离克里米亚后,乌方建立的“海上粮食走廊”每月运输量达450万吨,这种非对称优势正在谈判桌上流失。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俄通过印度、土耳其等中间商进行的暗盘能源交易,2024年第一季度规模同比激增37%。即便SWIFT通道未能恢复,克里姆林宫仍能维持每天8.6亿美元的战争开支。
克里姆林宫墙外的观察家们注意到微妙变化:普京在5月9日胜利日演讲中七次提及“谈判诚意”,相比去年增加了三次;而特朗普在佛罗里达海湖庄园的私下谈话中,开始用“那个俄罗斯问题”替代以往对普京的昵称。这种心理博弈的转折,被CSIS研究员希瑟·康利解读为“双方都在试探对方底线”。
当前僵局的核心在于筹码错配,美国需要速战速决为选举季造势,俄罗斯则试图用时间换取战场重组。正如乌克兰总参谋部最新评估所言:“俄军正在哈尔科夫至扎波罗热战线构筑三梯次防御工事,明显在为长期对峙做准备。”
回到2月那通改变局势的电话,泽连斯基的警告正在部分应验。据《基辅独立报》披露,乌情报部门监测到俄军近期向白俄罗斯转移了24套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这种射程覆盖波兰的武器部署,与莫斯科宣称的“防御姿态”形成刺眼反差。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对普京的初始信任时,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给出了典型商人式回答:“任何交易都有风险期,关键是知道何时离场。”这句话的潜台词,或许预示着美俄谈判即将进入危险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