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美军士兵在立陶宛与白俄罗斯边境10公里处神秘失踪,北约秘书长吕特暗示"可能遇害"引发轩然大波。尽管美国军方紧急澄清"仍在搜救",但这场罗生门已撕开北约内部战略分歧,更将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核威慑体系推向聚光灯下。
事件发生于俄乌冲突胶着之际,立陶宛作为北约东翼前哨,常年驻扎约800名美军。失踪士兵所属部队负责边境巡逻,其任务区域与白俄罗斯接壤地带仅隔一片森林。
吕特最初表态被解读为"死亡定论",但五角大楼旋即否认并强调"无确凿证据",北约发言人罕见公开批评秘书长言论"造成混乱"。这种高层矛盾暴露出北约的尴尬处境,既想借机施压白俄罗斯,又忌惮触碰俄罗斯划下的"红线"。
2023年俄方部署的伊斯坎德尔战术核导弹,赋予明斯克"先发制人"核反击权。卢卡申科曾多次警告:"任何入侵都将触发核选项。"
这种威慑力在实战中显效:尽管北约在波兰、立陶宛陈兵数万,却始终未越雷池半步。俄国防部数据显示,俄白联合防空体系覆盖整个东欧,可对跨境军事行动实现分钟级反应。
首先,白俄罗斯境内俄军电子战部队24小时监控边境,失踪事件尚无证据指向明斯克。其次,俄乌战场消耗已令北约弹药库存见底,德国军方报告显示,北约30%现役装备需要紧急维修。
更重要的是,俄总统普京5月刚签署新版核威慑政策,明确将"盟友遭受攻击"纳入核反击范畴,这迫使北约决策层不得不权衡核冲突风险。
这场失踪迷雾恰成地缘博弈试金石。波兰外交部提议"组建跨国调查组",遭白俄罗斯断然拒绝;立陶宛军方则加大无人机巡逻密度,却因遭遇强电磁干扰无功而返。
分析人士指出,事件可能演变为"长期悬案",既为北约保留舆论施压空间,又避免与俄白联盟正面碰撞。随着俄军第98空降师进驻白俄罗斯训练基地,东欧的战略天平仍在向莫斯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