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套路又“上新”,人在海外要当心!

中国侨网 2025-04-03 16:40:48

近来,海外诈骗“花样”翻新,有些“蓄谋已久”,有些“出其不意”,更有骗局专门针对华侨华人社区,给侨胞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知己知彼才能防患于未然,让我们提前了解最新骗局“剧本”,预判不法分子的预判↓↓↓

油漆骗局,借壳学校

有媒体报道,在澳大利亚,一种以中文学校为幌子的“油漆骗局”正在蔓延,给不少华侨华人商家带来惨重损失。

这类骗局将受害者锁定为当地的华侨华人商家,如清洁公司、家电维修公司、装修公司等。诈骗分子冒充中文学校负责后勤的工作人员联系商家,表示学校需要清洁、维修、装修等相应服务,并与商家约定见面详谈。

约定时间之前,诈骗分子表示,学校急需粉刷教室,但因与油漆供应商存在矛盾,所以希望商家帮忙“代购”某指定品牌油漆。

按照诈骗分子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所谓的油漆供应商后,对方向商家表示,可按“进货价”交易,并以更高价格出售给前述的所谓的中文学校,暗示商家可在代购中获利。

如果商家见“有利可图”便答应帮忙代购,则会在货款汇出后发现,所谓中文学校工作人员与油漆供货商双双消失,垫款也随之不翼而飞。

扮演官方,针对华人

美国旧金山警察局近日提醒当地华人社区称,3月以来,警方接到多起华人居民报案,诈骗分子冒充当地医疗机构、美国政府雇员、中国警察等官方身份行骗。

有报道称,诈骗分子冒充医疗机构致电受害者,自称是负责保险理赔的员工,询问受害者近期是否在中国做过手术,受害者否认后,则表示有人盗用受害者身份信息申请虚假理赔,随后将电话“转接”给所谓的中国警察。

冒充中国警察的犯罪分子会要求受害者下载通信软件,随后身着假冒制服,出示伪造证件,并在类似警察局的背景中与受害者视频通话。进而以帮助受害者处理“个人信息被盗用案”为名,诱导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账。

警方提示,来电显示可伪造,应挂断可疑来电,避免通话,并警惕任何索要钱财或个人信息的陌生人,勿向他人提供护照号、银行卡账号等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可以联系警方。

虚晃一招,当场盗窃

西班牙街头近期出现了打着幌子进行的街头盗窃。西班牙警方发布警告称,近来有犯罪分子将50欧元假钞放在车辆挡风玻璃上,吸引驾驶员下车,随后进入驾驶室偷盗车内贵重物品,甚至直接驾车逃离。

当地警方提示,若遇到类似可疑情况,不应急于下车查看,应确保车辆门窗锁好,同时可将车辆驶离,待到安全地区再行查看。必要时可以报警处理。

此外,还有犯罪分子假借“帮忙拍照”之名,靠近受害者,趁其不备,迅速抢走受害者佩戴的金饰并逃跑。

警方提示,在公共场合尽量避免佩戴贵重首饰,并对陌生人的异常请求保持警惕。必要时可以报警以保障自身及财务安全,如不幸遭遇此类盗抢,要尽快报警,配合警方侦破,提高追回失物的可能性。

使领馆提醒,提高警惕

针对“花样百出”的各类骗局,中国驻外使领馆接连发布各类提醒信息。 小侨提醒,可通过及时关注相关信息披露 ,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警惕,避免损失。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提醒称,近期,加拿大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频发,多名中国公民称频繁接到电信诈骗电话,对方冒充当地通信运营商、国际快递公司职员,甚至冒充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中国外交部12308领保热线、中国香港特区廉政公署等工作人员行骗,部分当事人不慎上当受骗,遭受经济损失。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提醒在加中国公民高度警惕并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图源: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截图

中国驻登巴萨总领事馆发布提醒称,近期接到数起领区中国公民遭遇诈骗的求助,涉及私下换汇上当、租赁房屋被骗、冒充代购欺诈等。当前海外网络诈骗高发频发,手段多样,郑重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提高对各类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

图源: 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微信公众号 截图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综合西闻、湾区在线、猫本在线CN2MEL、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等

编辑:门睿

责编:马海燕

吴立春:从破窗拓新到班墨出海,工科情结深耕产教融合

谢宇政:从“爱拼会赢”到“拼智慧、拼共赢”

4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华侨华人生活和出行!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