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100亿,美国人坐不住了,《哪吒2》这次“文化输出”成了?

皮皮电影 2025-02-15 11:22:56

《哪吒2》,有点疯。

总票房轻松突破100亿,预测总票房已经飙升到160亿。

在整个中国电影历史上,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哪吒2》的这把火,更是烧进了“全球”票房纪录里。

票房“国际化”的同时,《哪吒2》也趁着热度,火速出海。

不久前,《哪吒2》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TCL中国剧院举办海外首映礼,反响热烈,一票难求。

放映结束后,观众自发起立鼓掌。

外国人对《哪吒》的喜爱溢于言表。

不同肤色和文化背景的观众,齐齐被这部中国动画惊艳到,影厅外还争相合影。

美国知名制片人罗伯特·金盛赞该片是大制作水准的动画电影,体现了中国电影在讲故事方面的巨大进步。

IMDb上,《哪吒2》开分8.2,全球观众对这部特效精美、制作精良的中国动画赞不绝口。

《哪吒2》的海外火爆,也让皮哥想起了另外一些事。

此前在国外媒体上人气极高的李子柒,宣布复出,并高调登上了央视春晚;

而就在春节这些日子,赵本山也带着一众弟子,现身纽约、洛杉矶演出,还场场爆满。

联想到去年《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掀起的热潮,很多网友评论:

如同雄狮觉醒,中国文化这回真要玩一把大的了。

那么,中国文化真的已经真正出征了吗?

中国文化出海,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今天,带着这两个问题,皮哥就与大家来一探究竟。

01、中国文化出海,远比我们想得还要早

中国文化引发世界追捧,最早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彼时国产的电影作品,就已经开始在好莱坞,崭露头角了。

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异军突起,以一系列将东方美学与现代电影语言相结合的佳作,在国际影坛初露锋芒。

彼时,《红高粱》以艳丽的色彩和激荡的情感,刻画出战争年代的民族悲歌,一举夺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问鼎国际三大电影节的华语电影。

《霸王别姬》将梨园悲欢和时代大潮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人生乐章,斩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进入新世纪后,李安、张艺谋等导演的武侠巨制,又将中国功夫和侠义精神推向世界,掀起一股“中国风”热潮。

大漠黄沙、青山竹林的意象,勾勒出婉转悠扬的东方意境,让西方观众领略到不一样的电影美学。

尤其是《卧虎藏龙》,融诗意与写实、浪漫和悲怆于一炉,不仅创下华语电影在北美的票房纪录,还揽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而新千年之后,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唯美绝伦的视觉,引发热潮。

国际电影观众第一次见识到,原来中国特有的文化,别具一格的审美,独树一帜的诗意,是如此沁人心脾,充满魅力。

无论是什么背景,哪个国家的观众,一时间,都对中国文化充满向往。

也正是这些前辈们种下的“种子”,让国产影视剧出海和文化输出,有了肥沃的土壤。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证明了西方观众是认可、欣赏东方美学的。

而来自东方大国的电影,完全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自此之后,以国产剧为代表的文化输出,开始正式登堂入室。

02、国剧爆款成功打入美国,终于走对路?

2010年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观影方式的改变,这也为国产剧出海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渠道。

一方面,国内影视工业的快速进步,涌现出《甄嬛传》《琅琊榜》《伪装者》等一批制作精良、内容上乘的高品质剧集。

另一方面,Netflix等国际流媒体平台的崛起,为国产剧提供了登陆海外市场的新通道。

2015年,网飞买走了《甄嬛传》的海外版权,并在改编之后播放。

70集完整版《甄嬛传》,以精美考究的服化道、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宫斗情节,在老外观众里引发了强烈反响。

尽管语言存在隔阂,但剧中那个封建王朝的大内深宫、宫女妃嫔的爱恨情仇,依然令海外观众惊叹不已。

一时间,“甄嬛体”风靡社交网络。

《甄嬛传》的成功首秀,为国产剧出海开辟了一条全新赛道。

此后,《琅琊榜》《花千骨》《楚乔传》等古装玄幻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现代犯罪悬疑剧,相继登陆海外流媒体平台,以中国元素与普世价值的完美融合,收获了跨文化圈层的广泛认可。

据统计,2018年,中国有264部电视剧出口到海外,总销售额达3.89亿美元,创下中国电视剧出口的新纪录。

向好的成绩,让网飞一度对国剧“财大气粗”,见了就是各种买买买。

先是《开端》登陆网飞,《苍兰诀》上线不到一小时,就被网飞紧急上架。

除了网飞,整个欧美文化圈,都对国剧充满了兴趣。

前有意大利网友集体催更《海上牧云记》。

后有《三十而已》在油管播放破亿。

一片呼声中,国剧在亚洲文化圈,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日本首屈一指,而且每一部国产剧,都要配上一个中二且热血的日式名字。

比如《延禧攻略》叫《璎珞~紫禁城燃烧的逆袭王妃~》。

在《甄嬛传》秒变《宫廷争霸女》。

2020年,日本破例让《皓镧传》在NHK电视台黄金档播出,《隐秘的角落》紧随其后。

而韩国和东南亚,对国剧更是情有独钟。

韩国有专门播放国剧的电视台CHING等。

越南,泰国的流媒体平台,国剧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夸张地说,现如今,每个国家,都能看到国剧繁盛的影子。

2024年,国产剧开始集中在国外收获艺术奖项。

《山河令》《漫长的季节》《与君歌》等更是斩获韩国百想艺术大赖最佳海外剧、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最佳导演等重磅奖项,成绩斐然。

而从数据上看,近年来国产剧出海可谓是节奏加快、数据爆表。

首先,国产剧海外发行版图不断扩大,已实现了欧美、俄罗斯、日韩、东南亚的全覆盖。

目前,中国已有超过1600多部影视作品出口到海外,译制成36种语言,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

其次,头部国产剧频频创造收视奇迹,《三生三世枕上书》全网播放量突破360亿,《陈情令》全网播放量破400亿,均刷新华语剧海外播放纪录。

再者,国产剧海外发行权价格竞相看涨,从最初每集2000美元左右,到如今《长歌行》15万美元、《赘婿》10万美元的高价,充分反映出国产剧在海外日益增长的号召力。

至此,国剧的海外发行,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质量,开始慢慢在各大电影节,艺术节上崭露头角,斩获奖项,从被动向主动的文化输出转变。

但国产剧出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是受众面依然较窄,主要服务于华人群体。

国产剧在海外市场的整体热度和影响力仍不及欧美、日韩剧。

尽管头部内容屡创佳绩,但优质内容的数量有限,平均制作水准参差不齐。

部分国产剧虽号称进行了“海外发行”,但更多流于形式,在当地市场的渗透率不高,主要受众还是华人群体,真正触及主流人群有限。

第二个,内容趋于同质化,题材类型较为单一。

近几年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国产剧Top10,几乎全是古装剧和甜宠剧。

一方面,体现出这两类题材最容易实现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产剧在类型创新上的短板。

当下最新潮的类型化内容,如科幻、悬疑、奇幻、律政等,出海的国产剧并不多见。

第三个,半卖半送不赚钱,赔本赚吆喝。

直到今天,国剧海外发行模式仍不成熟,变现渠道非常单一。

许多国产剧还是采取版权买断或分账,而非与平台深度捆绑的模式。

其中,有的通过国内平台的海外版发行,有的是国内的海外中介介入,以分销方式发行。

这些发行方式,要么是变着法赚自己人的钱,要么是被人拿捏,没有话语权,难以获得平台在宣发、排播等方面的倾斜支持。

同时,衍生开发不足,难以通过高价值的IP化运营,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

究其原因,国产剧虽在制作水准上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文化内核上,还缺乏类似《卧虎藏龙》那种鲜明的中国美学表达,更多是在融入世界潮流中的亦步亦趋。

海外市场需要看到更多气质独特又不乏国际表达的国产精品剧,需要更加成熟完善的“出海”体系。

推动国产剧从“数量输出”到“质量引领”、从“文化折扣”到“文化溢价”的提升。

03、各种意想不到的新形式,“国运”级别的新时代要来了

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两年,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道理也不复杂,当你的光芒足够耀眼,别人就是想遮,也遮不住了。

一时间,很多行业,都在不断打造出海爆款,在“洋人堆”里,掀起阵阵浪潮。

中国的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新文化业态,已经在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名片。

首先,是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海外爆火。

首周销量即突破1000万套,以东方神话IP、精良制作水准征服全球玩家。

海外玩家对这款独具东方神话魅力、文化深度和独特审美的3A游戏赞不绝口。

截止今年一月,“黑猴”销量突破2800万,销售额突破90亿元,超过许多国外顶尖游戏,跻身全球3A大作顶级行列。

马斯克都转发了自己的“猴脸”为其打call。

不仅如此,“黑猴”人气颇高,斩获7项GDCA提名,并获得Steam平台年度最佳游戏,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和最佳视觉设计奖。

这些,可都是全球玩家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甚至有不少国外玩家,为了玩好《黑神话》,专门研读了《西游记》原著,其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

除了网络游戏,具有国风性质的长视频和短视频创作者,在海外更是火到没边。

今年李子柒时隔1217天后在油管复出,并在春晚高调亮相,俨然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张名片。

李子柒第一个作品下方,无数语言不通,身份肤色不同的外国人,齐齐表达着自己对这位中国网络博主的思念之情,评论瞬间超过3万条。

孟加拉国网友表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想我是因为高兴哭了,时隔三年再次见到你和你的奶奶,今天我真的很开心,欢迎回来,李子柒!希望从现在开始能再次见到你。

文化,审美在李子柒身上,完成了独特的融合与统一。

在世界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回来了,欢迎回来

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海外版Tik Tok,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0亿,成为海外年轻人最爱的中国APP代表。

通过中外创作者在平台上的交流互动,抖音海外版让中国的美食、音乐、舞蹈、美妆等全民文化IP风靡全球。

尤其是一首充满魔性的“科目三”,全球网友都在跳,这直观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阅文、起点等网络文学平台出海成绩斐然,已输出作品达8000余部。

《全职法师》《从零开始》等网文IP不仅输出海外,更被翻拍成游戏、影视剧、漫画等,通过"IP全产业链开发",撬动了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还有最近大火的deepseek在国外AI圈引起的地震,以及前不久火热的“144过境签”,“Tiktok难民”涌进小红书,上海韩国人旅游热……都是中国文化输出最直观、最硬核的表现。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运动中,中国电影也迎来高光时刻。

去年暑期,《流浪地球2》《人生大事》《中国乒乓》《热烈》等国产佳片集体出征海外,均取得不俗的口碑与票房。

国产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雄狮少年》接连出海,动画质量毫不逊色好莱坞,讲述的东方神话故事和武侠江湖更令海外观众耳目一新。

两部影片均在海外市场取得不俗票房,成为国漫走向世界的标杆之作。

以《哪吒2》为代表的现象级影片,正在开创中国特色“国漫出海”的成功范式,也给予国产电影追赶世界一流水准的信心。

由此可见,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积累,中国的文化产品、文化现象、文化魅力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

这些走出去的精品,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更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版图中赢得了话语权和影响力。

它们的成功,或许可以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一些宝贵的启发。

第一,要打造中国故事,创造独特质感。

文化出海,关键要对准海外受众的“兴趣点”和“痛点”,讲他们喜欢听、没听过、愿意看的故事。

我们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有无数具有深刻内涵的IP和故事亟待开发。

五千年文明积淀,既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识,更是创作的富矿。

《黑悟空》就是对《西游记》的国际化解构,《哪吒2》就是对《哪吒闹海》的进一步探索。

它们都通过现代表达激活了经典IP,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东方神话的想象力。

我们的国剧创作者,应该走出舒适圈,敢于共享、改编、原创具有中国风的故事资源。

事实已经证明,好的故事,全世界人民都受用,都喜欢,尤其那些结合了独特东方审美的作品。

只有创作出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表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质内容,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第二,是保留独特性,融合普世性。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电影,电视剧可以出海,“京剧”却很难出海?

这,其实就是艺术审美和文化融合的普适性问题。

外国人压根不懂京剧艺术,也无法欣赏,所以搞文化输出,不可能用京剧。

但电影、游戏、电视剧、短视频,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哪吒2》能风靡海外?

一方面,电影延续着第一部鲜明的中国美学风格,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场景的设计,都体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和文化内蕴。

另一方面,它在叙事上更加成熟。

不仅仅呈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家国情怀和人性拷问,更摒弃了宏大叙事的缺点,从个人普世价值的角度,隐喻人性、社会、强权、命运和不公。

而这一点,更能引发不同文化背景及肤色观众的情感共振。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能够嫁接好“普适性”这个壳。

对命运不公的反抗,对强权压迫的反击,对不合理规则的挑战,对人性底线的探寻,甚至友谊、母爱、正义、隐喻……

这一切,国外观众也能看懂,也能感同身受,在内核表达上,《哪吒2》与所有的国外知名动画,其实是共通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我们,正站在“百花齐放”的国运级新时代前沿。

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并迷恋中国和中国的文化。

但话说回来,文化出海,也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是需要全体创作者,甚至需要全国人民一道努力,才能达成的成就。

虽然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进步。

这一切,时间会给我们答案,而我们要做的,静静等待便好。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0 阅读:5
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每天推荐一部精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