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缺血不用愁,种田就能补!谁能想到,一碗普通的米饭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种”出人血蛋白?这可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中国生物科技的最新突破。
在武汉光谷生物城,一家名为禾元生物的企业正在进行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普通大米转变成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生物工厂”。
那么,这项令人耳目一新的“稻米造血”技术,真的能解决全球人血清白蛋白短缺的问题吗?
什么是人血白蛋白?
所谓人血白蛋白,就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的一种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剂,主要通过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重组DNA技术制备,并经病毒灭活处理。
在临床应用中,人血白蛋白用于失血、创伤或烧伤引起的休克,通过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治疗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导致的腹水或水肿等等症状。
此外,在人体正常核心生理功能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人血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凝血与血管通透性,并且具有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但想要得到这健康的血浆却在我国有很多困境,血浆的来源有限且成本高昂,在我国市场需求远超供应,很大一部分血清白蛋白仍需从国外进口。
为此,解决我国人血白蛋白的需求迫在眉睫,不过,一则好消息传来,一个新的突破正来自禾元生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大米生产人血白蛋白。
这技术真的颠覆我们的看法,那么,大米究竟是如何变身为“造血种子”的?
从稻米变人血白蛋白
科学家将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基因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插入水稻的染色体中,使其在水稻胚乳细胞中积累。
随着水稻的茁壮成长,这些转基因水稻种子在光合作用下持续合成人血清白蛋白,并储存在米粒中。
随后,通过脱壳、粉碎、多次纯化过滤等步骤,最终提取出高纯度(≥99.9999%)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
这种生产方式安全环保,成本还低,大规模生产也没问题,据科研团队测算,50斤的大米通过加工就能生产出相当于5升血浆的人血清白蛋白。
这意味着,通过大米的生产,我们可以解决人血清白蛋白的短缺问题,避免了依赖进口的困境,以后可能就不用愁人血清白蛋白不够用了,种大米就能解决。
说了这么多,也不得不提到一位关键人物,他和“稻米造血”的成功密不可分,这便是禾元生物的董事长杨代常。
禾元生物的关键人物
自2005年起,杨代常便开始致力于研究将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血清白蛋白,这项技术从最初的理论探索到现在的实际应用,经历了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技术攻关。
2006年,杨代常成立了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大力推动“稻米造血”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如今,禾元生物已经建成了一个年产100万支注射液的智能工厂,不仅如此,年产1200万支的生产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这个巨大的生产能力,标志着技术逐步成熟,并进入产业化的快车道,最令人兴奋的是,通过这项技术生产的人血清白蛋白已经顺利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目前只待新药审批的最后阶段。
一旦通过审批,这项技术将真正走向市场,能够大量生产出价格低廉、来源稳定的人血清白蛋白,极大缓解国内血浆供应紧张的问题,真正为患者带来福音。
杨代常和禾元生物的努力,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迈向自主创新的重要一步。
这项技术的成功,预示着未来中国有望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也为世界范围内的血清白蛋白供应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