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写过的故事,都会成为你灵魂的一部分。”
作为一代言情小说大师,琼瑶用70多部作品改变了无数人的爱情观。
然而,她的一生,绝不仅仅只有小说和争议。
另一面,你未必知道,更未必想到,但一定会让人肃然起敬。
011938年,琼瑶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陈致平是知名学者,母亲袁行恕是一位才情过人的女性。
家里书香弥漫,文学氛围浓厚。自小,她就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
小小年纪,她的想象力和文笔便显露端倪。
1949年,琼瑶随家人迁居台湾。
那时,她不过11岁。家境虽清贫,但她的心中却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从中学开始,她的作文就常被老师称赞,甚至贴在墙上供同学观摩。
然而,她的成名之路却充满坎坷。为了文学梦,她曾多次投稿,却屡屡被退稿。
家人劝她放弃,她却坚信着自己的选择。
终于,在1960年,琼瑶的第一部小说《窗外》出版。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迅速引起轰动。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说家。
02琼瑶的情感生活一直备受争议。许多人提到她,都会联想到“小三”这个词。
然而,这些标签并未定义她的人生。
年轻时,她的初恋因为家人反对,最终无疾而终。
后来,她与平鑫涛相识并相爱。两人携手共度数十年,成了彼此的灵魂伴侣。
这段感情虽饱受非议,却也让琼瑶的作品更加深情。
那些字里行间的缠绵与眷恋,便是她真实情感的投射。
晚年,琼瑶在丈夫重病期间,不断思考生死与爱。她坦言,陪伴是最深的承诺。
那段日子里,她一边陪伴丈夫,一边写下对人生的感悟,完成了许多充满哲理的作品。
03琼瑶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也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人。
出生在大陆,她对故乡的眷恋从未减退。
上世纪80年代,她回到出生地四川,探访了儿时的家乡衡阳。
她跪在爷爷的墓前泣不成声,说:“爷爷,我终于回来了。”
在故乡,她慷慨解囊,为学校捐款,还办了丰盛的家宴。
她挨桌敬酒,声音颤抖地说:“乡亲们,吃好喝好!”
这种质朴的情感,让乡亲们感慨不已。
她将这段旅程写进书里,又以一首《念我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这首歌后来成为两岸传唱的经典。
琼瑶不仅仅用文字表达爱,还用行动推动两岸交流。
2016年,她捐资成立文化基金会,资助大学生剧本创作和两岸学子的交流活动。
如今,这些项目依然在运行,为年轻人提供了无数机会。
2024年,琼瑶静静离世。她走得安详,却留给世界无尽的思念。
身后的琼瑶文化基金会,正如她的另一段生命,依然在为社会贡献力量。
有人说她是“小三”,有人说她的小说单薄浅显,但却无人能否认她的家国情怀和大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