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研究的实际意义是探索文化的魅力

黑白文字泽渊诗 2024-11-01 14:20:11

作者:红学“新词派”创始人——泽渊

阑阑深夜,携红语仰望星空,看繁星熬尽悲欢离合,甘露分外情,一把辛酸泪,荒唐不言休,一梦解千愁,修魂魄于三世前,看今生痛苦缘,融贯千秋鼎意,含韫时光蹒跚,纵情末世感慨,长叹命运不济,岂能是爱恨缠绵,怎一个悲字了得……

顾名思义,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的学说,与其说研究《红楼梦》,不如说拆解《红楼梦》,在这棵文学大树上,繁茂的枝叶何其之多,岂能是几个派别所能够代表的,或者说几个人、几句话就可以道个明白说个清楚,自古至今,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本书之奥妙,同时也在惋惜奥秘之残缺,更在长叹学说之风云变幻。

有人说红学研究至今,也不过就几大类别,就那么几个系列,一帮有所影响的人唠唠叨叨,至于红学的成果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理由,包含着各自的道理,一系列真假证据含糊不清,众多的说辞真假难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什么探古寻真,什么题词咏情,什么考证解梦,或者是弄清真伪……到最后充其量是自圆其说罢了。

每个人有讨论红学问题的权利,也有各种落笔的自由,人人皆可脂砚斋,写个批语也在情理之中,红学研究者能够评价和揣摩《红楼梦》中的各类元素,那么世人就可以去评判和议论红学者所有的著作,这符合事物发展逻辑,更在思维世界主流价值情理之中。因为《红楼梦》有思想艺术,而思想意识深不可测,根据现有的思维认知和相关理论公式,无法计算红楼思想的纵横延展性,更无法确切弄清楚思想的本质含义和恒成立公式,由于思维的无限放缩和速度之快,后人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如同有人说的多歧为贵,不敢苟同一样,正所谓派别之分,那仅仅是站在高端的人给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红楼梦最大的影响力就是影响了普通的人。

这些人因为《红楼梦》而改变了对文学的看法,领悟到了文学的境界和文学魅力,怀着敬仰和向往的心情在生涯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红楼梦,并渴望拥有真正艺术价值的“红楼”剧本,来消磨在现实中存在的空虚和寂寥,推演岁月流逝中的花枝败叶,也可以以文学为鉴,充实自我寻找那一份更好的梦想,走向一个新的未来,重生于末世。

《红楼梦》是世界性的文学巨著,其本质内涵就是文学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其中的文学韵味和思想艺术占据大部,而这部作品宛如一个万花筒,可以简单的说故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演绎和诠释时间的飞梭,不管是前世那段神话般的传说,还是后世现实环境中的人生抉择,都是一种对岁月的眷恋,对事物发展变幻的客观描述,汇合一定的历史背景,加之创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真情流露了一种语言加持下的沧桑巨变。

后几十回的秘让其更具悬念,丢失也是一种伟大的不足,《红楼梦》的有头无尾,奠定了红学的研究永远不会停止,而且永远不会有定论,不管研究红学的作者问题,还是版本学说,或者探究那些为人不知的历史渊源,其实都是在探索文化的魅力,所谓的文献和文本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文化作品,可以说都是《红楼梦》这本世界名著的子子孙孙……

假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无名氏,曹学就荡然无存;假如曹雪芹就是脂砚斋,那么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合二为一就不言而喻,谁是最早的红学研究者,或许真的是曹雪芹,曹雪芹对《石头记》的整理和批语是最古老的红学研究,而这本世界名著出自谁手,到底想表达什么,仅仅是一个末世吗?还是为衍生更多的新文化而创作?这一切都是谜一样的存在,如果站在欣赏文学的角度,用当代定义文学的概念,那《红楼梦》毫无疑问就是小说,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可以用想象力去构造,不一定非要符合现实,如果去分析红楼思想,那思想浩瀚,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论,数千年、万年、亿年后,对《红楼梦》的研究更为深奥,因为那个时候人类的思维又上了一个台阶,认知是未知的,红学的研究也是未知的。

清朝跌史侠影,楼台情趣杂说,月缺残柳败枝,多少往事臆度,玄虚只为思泪尽,幻境何需曾相逢 ,晦涩难挡文之雅,故事何必去较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0 阅读:13
黑白文字泽渊诗

黑白文字泽渊诗

赋诗书吟心语,聊文章谈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