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宝妈在群里吐槽,有一段话,觉得非常有道理。
这个妈妈回忆自己在初中遇上一个非常nice的历史老师,因此,她的历史成绩巨好,最高分考到99。但如果遇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妈妈说,这门功课,成绩就会很差。
遗憾的是 ,她的儿子,完美继承了她的学习品质。
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孩子学习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恨铁不成钢:
孩子天生对学习有仇吗?为什么不谈学习,活蹦乱跳;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这看起来真的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但静心分析,影响孩子学习状态和成绩的,往往就是各种“关系”。
那么,到底哪些主要“关系”拉开了孩子与学习的距离?在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一、“与自己”的关系
为数不少的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比起谋生,学习真的是一件太轻松的事了。
也因此,孩子按时上学听课,回家后认真写作业,家长就认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一旦看到孩子作业效率低下,或者写作业状态不理想,家长就会生气,进而指责。
孩子不是一台学习机器,孩子也有自己的身体状态、情绪状态,或累了疲了,或烦了委屈了等等,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状态。
但很多家长抱有“学习大过一切”的认知,要么无视孩子的身体或情绪变化,要么对孩子正在经历各种波动轻描淡写。
家长只看到学习,却看不到孩子本身,这种视角,潜移默化将孩子推向了学习的对立面。
一旦孩子对学习无感,自然也就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别提学习成绩。
二、“与学习本身”的关系
孩子有文理偏科之别,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有天生(也来自父母早期对孩子的启蒙引导)的兴趣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就有不一样的接纳度。
想起前两天和同事交流的一个男孩,令人遗憾。
男孩喜欢理科,成绩拔尖。老师出完一黑板的题,只给出3分钟的限时给出答案,当其他同学还在理解题目时,男孩却能在规定时间报出正确答案。中考数学成绩接近满分。
然而,英语成为男孩的难题,平时考试成绩二三十分,初三最后一学期拼命补,到中考也只考了60来分。总分拉出巨大差距,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方式,导致孩子与“学习本身”关系,远近不一。
判断一个孩子喜欢哪一门功课,家长不妨留意孩子回家写家庭作业的顺序。作业完成顺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对这门功课的喜爱与否。
在完成作业这件事情上,孩子其实也遵循“由易至难”的顺序,在他心里面认为最简单的功课,一定是被放在最前完成的。
调节孩子与学习本身的关系,一方面跟孩子早期接受的启蒙教育有关,那些经常聊到的,看到的知识,孩子因为不陌生,一定程度上会褪去畏难感。另一方面,也与孩子进入实质学习后得到的学习反馈,包括成绩、鼓励、表扬等正向肯定有关。
家长要做的是,从小对孩子做好启蒙教育,在孩子成绩不佳时,如何引导他重拾信心学习。
三、“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孩子真的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家长越重视的科目,压得越多的科目,孩子往往接纳得越难。
我儿子身上,就有这样的情况。
在语数英三门功课上,语文从来没有任何压力,唯独让他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数学适当做题,压力不大;但英语,从一年级开始至今,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背默无数遍的单词,他还是不会认识,讲解无数遍的语法,他还是不知道……无数次,在书桌前,我们因为补习英语吵得天翻地覆。
不出所料,孩子学英语的状态和成绩堪忧。英语最差,数学过得去,语文最好。
仔细分析,其实不难理解孩子,哪一门功课若和家长状态相关,孩子越有压力,对科目内容就越紧张焦虑;但孩子若越受鼓励,就会越来越喜欢该门课程。
在这个因素上,其实更锻炼家长“不动声色不动气”的能力,把对孩子的着急与不满收起来,风淡云轻点拨几句,其效果反而更好。
四、“与老师”的关系
诚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很多孩子,特别是低龄阶段的孩子,往往是先喜欢某一个老师,才会喜欢某一个科目,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看不见却深远。
有个朋友聊到读小学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中游荡荡的他意外考了高分,老师一张一张报成绩,同学上台领取。因为全班考试都不错,老师满脸喜气。
正当朋友遏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上台领试卷时,数学老师竟然鼻子一哼,半调侃半激将:这成绩,偷来的吧?有本事,下次接着考高分哈!
话毕,全班哄堂大笑。
那一刻 ,朋友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恨不得钻进地洞。从此,对这位老师的印象滑铁卢,连带他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再也没有好过。
老师或许是激将,但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却挫伤了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里,毕竟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老师也不是圣人,无法洞察每一位学生心理,对每一位学生悉心教诲。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做好孩子与老师关系之间的桥梁工作,引导孩子看到老师好的一面,不要和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对立面,随时时间流逝,误会解除,孩子与老师重新建立了信任关系,他们也就不再“情绪化”排斥该门课程。
家长,一定要从小教会孩子一个理念:你可以不喜欢这个老师,但你不可以不喜欢这门课程。
-- --
每个人都不能活成孤岛,生活在地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和世界万物发生着各种“关系”。
引导孩子处理好“与人与物”的关系,才是帮助孩子真正成长。
当孩子拥有妥善处理关系的能力,向上的能量,会让孩子重塑与学习的关系,正确认识,努力向上。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养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