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咱们中国有了基建狂魔的绰号,俗话说,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基建狂魔的背后是对新中国基建成就的肯定。紧接着,就有网友对基建狂魔这个称号进行考古,然后美国也被按上了第一代基建狂魔的称号。
不是说美国不能被称之为基建狂魔,20世纪的美国仅用410天就能建造完高381米共102层的帝国大厦,这份实力放在任何时候说是基建狂魔一点都不过分,不过若是称之为第一代基建狂魔,请问你把我嬴政大大的秦国,放在了何处?
朋友们好,今天咱们继续用中国视角解读世界历史,本文由青衫弹史独家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指,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谢谢~
嬴政大大
01 水利工程在没有大型机器设备、没有化肥的古代农业社会,古人想要突破看天吃饭的限制,必须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平时建渠控水、筑坝防水、蓄水储备,灾荒之年放水救苗。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加持下,古人应对天灾的能力大幅提高,或许古代中国能够在种植面积并不占优的情况仍旧能够长期保持同时期全球人口总数第一宝座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秦始皇嬴政的秦帝国,春秋时期仅仅修建了一条百里渠,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下,土地的开发程度相比较而言也不如中原地带的熟土,此时的秦国靠着四处征战勉强维持生存,强盛跟秦国那是半点不沾边,偏远蛮荒之地,才是春秋时期各国对秦国的印象。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分布图
当时间来到战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库里有了余钱,老秦人骨子中的基建基因便立刻体现了出现,都江堰、郑国渠这些大型水利工程接连纳入国家计划,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继续修建了灵渠,疏通天下河渠,充分发挥了一代目基建狂魔的本色。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趁着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派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古蜀国、巴国先后灭亡,成都平原自此纳入到秦国的统治范围内,秦国对于巴蜀之地的治理最初采用分封诸侯镇守的方式,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巴蜀依然经常发生叛乱,致使秦国后方不稳,疲于平叛。
秦孝文王嬴柱在做太子的时候,对巴蜀有过深入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巴蜀之乱的根源在于岷江肆虐,百姓遭灾无力交税,官府不管一切地施压之下官逼民反。针对这种情况,秦孝文王建议中枢将巴蜀的治理模式改为郡县制,由秦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派遣得力的治水名臣前往治理。对于自家儿子的建议,秦昭襄王还是很认可,于是秦国中央很快通过了一项决议:倾全国之力治蜀患,并且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主持治水大业,主管巴蜀行政事务。于是乎,都江堰在李冰父子的主持在开始修建,今天的我们才能跨越2000年的时间长河,看到古人的智慧。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襄王末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从先秦到现代,这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稳定地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得成都平原在蜀国手中不过是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贫瘠之地,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天府之国,秦国得此一统天下,刘邦得此逐鹿中原开汉帝国四百年王朝伟业!
都江堰水利工程
有了都江堰,秦国便有了稳定的后勤保障基地,但是秦国大本营所在的关中平原还缺一个水利工程。公元前前247年,韩国派名士郑国入秦修渠,实施疲秦之计,一开始修渠修了七八年之久,未见成效,也确实消耗了不少秦国大量国力。等到始皇帝亲政之后,征发百万民夫集中力量办大事,任命郑国为总工,李斯为渠丞,终将渠道建成。
史记记载郑国渠建成之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自此之后八百里秦川成为沃野之地,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而韩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成为秦统一之战中第一个被灭国的诸侯。
郑国渠
公元前221年,六国归一,天下统一,秦帝国可以集中更大的力量做更多的事情了。秦帝国统一全国之后,在水利工程还是那个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疏通天下河渠,二是兴建灵渠。
战国时代诸侯国林立,彼此敌对,诸侯之间筑长城以拒内外之敌,建堤坝引水以淹别国,所谓以邻为壑是也。秦帝国的统一大业之后,着手改变这一情况,在统一规划下将天下河渠进行疏通规整,以军事用途为目标的堤坝皆被拆除,万水归江河,江河入大海,大秦民众再无人为水灾之患!《史记.秦始皇本纪》就记载到: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简单解释一下这句话,所谓堕坏城郭是指拆除各国边界上的关卡,所谓的决通川防是指拆除各国用于军事的堤坝。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朝得以迅速统一岭南。灵渠流向由东向西,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将湘江源头与漓江源头相连,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
灵渠
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其战略价值造福古今,福泽后世,这样的工程放在任何时代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放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代,或许唯有真正的基建狂魔才能够有如此能力建造完成吧。
02 土木工程在水利工程之外,始皇帝的秦帝国还修建了大量的土木工程,如万里长城、秦驰道、阿房宫、秦始皇陵。
秦长城横亘在中国北方,主要作用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入侵,秦统一六国后,征发百万民夫,连通赵燕秦等国原有的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总长度万余里,从中国的东边连接到中国的西方,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体系,这道防御体系让游牧民族的兵马束手无策,撞得头破血流。
长城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人想出来的一条最经济的防备草原民族的办法,是守卫中原王朝、保护农耕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西方是无边沙漠,西南有着青藏高原作为屏障,南方丛林瘴气密布,东临大洋,这种半封闭的状态是中华文明天然的保护伞,唯有中国的北方在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战力彪悍的游牧民族,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从来都是血与火的较量,这是你退我进的生死之局。
长城,在人为上提供了一种屏幕,弥补了中华文明在北方上的地理不利局面,文明的发展起起落落,当中原王朝强盛之时,长城提供了对外扩张的战略支点,当中原王朝衰落之时,长城则又提供了防御体系,保护关内的子民,庇护着她的文明。
长城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秦始皇不仅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更是在经济文化上也着手建立一个统一的体系。为了加强各地的经济交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秦驰道。
秦驰道上铺设了轨道,提供了马车行驶的枕木,为军队提供了快速通道,始皇帝定下的车同轨实际上也就是规定了马车两轮之间的宽度,公路上的轨道宽度也是固定的。秦驰道是国家级公路,建设标准高,使用寿命长,据史料记载从咸阳至九原的秦直道长736公里,直到汉武帝时期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汉武帝北击匈奴提供地利条件。《汉书》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国家的边疆到哪,路就修到哪!秦国前前后后修了七条大道,分别为秦直道、上郡道、东方道、滨海道、武关道、秦栈道和西方道。秦直道,直通深入北方草原的九原郡,蒙恬30万大军的战备道路,威慑匈奴,帝都咸阳的关键屏障。东方道,秦始皇走过去往泰山封禅,滨海道边,目睹了始皇帝仪仗的两个人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之,另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是。
秦驰道系统
如果说上述几个大型工程,或是贯穿古今仍旧发挥着作用如都江堰,或是仍可一窥端倪如秦直道,实际上秦始皇时代还有两大工程只见于史端,阿房宫与秦皇陵!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为秦始皇一人服务,祸在当世,无益于后世,可你若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古人的思维去看待,就不会这么想了。
汉高祖刘邦战胜项羽,赢得天下之后,决意定都长安,派遣萧何营建长安宫殿,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所在的西南至东北走向的龙首原地势最高点,所谓形胜是也。萧何建造的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
汉高祖七年春二月,刘邦抵达长安,见到未央宫修建得如此壮丽,十分愤怒,对萧何说:天下纷乱,连年战事,如今成败尚未可知,为什么要把宫室修筑得如此豪华呢!而萧何的回答就充分说明了古人的思想: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这就是古人的思想,非壮丽无以重威!古人认为家国一体,朕即天子,皇家无私事,皇帝所居住的宫殿,不仅仅是皇帝的居所,更是国家中央政府机要所在,是一个帝国最大的面子!更何况阿房宫还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羁绊六国贵族,不使其生乱!
秦汉唐三代前殿参考图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也就是前247年一直至秦二世二年也就是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动用了大约72万人力。现已出土的兵马俑只是其冰山一角,可见其规模之恢宏!
03 终章秦长城、秦驰道、灵渠、都江堰、郑国渠、阿房宫、秦始皇陵,这7大工程哪一个不是规模庞大,震古烁今的大工程,哪一个不是让同时代人难望其项背的大工程,工程量之大,工程难度之巨,绝非是一般人能够拿下,更何况这些大工程几乎都在三四十年时间内完成,时间之紧,能达成此成就者,非基建狂魔莫属!
现在的我们说着咱们的祖国是基建狂魔,一股凡尔赛式的骄傲溢出言表,追根溯源,或许中国人基因中的基建狂魔属性早已在秦朝时期就已埋下,200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祖辈辈用双手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一代又一代人将这种刻入骨髓的基因传承了下来。这才是真正的一代目基建狂魔,美国靠边站吧!
秦朝虽然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然而这个朝代却给了中华文明最宝贵的传承,最值得骄傲的血脉基因!壮哉!吾国!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4000字,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