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之后,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经济韧性较强,所以有底气反制,可是作为能源进口大国,我们也将面临关税战给国际能源价格以及进口能源渠道产生的影响。
经济学家预测,随着关税战的深化,美国对华石油出口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

中方拒绝了俄方把天然气管道绕道蒙古的提议
此时,俄罗斯仗义的站出来,给中方吃了一颗定心丸,俄罗斯副外长表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就准备尽可能供应多少。
这样的表态确实是体现了中俄之间坚固的友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些事情,必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中方罕见的对俄罗斯方案说了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
近日,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在一场能源论坛上,公开拒绝了俄罗斯此前提出的天然气管道方案。
张汉晖大使表示,中俄正在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路线是否过境蒙古国的选择进行讨论:
“关键在于选择哪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途经蒙古国,第二条路线则不过境蒙古……管道将完全穿过俄罗斯领土进入中国,终点位于中俄边境的后贝加尔斯克。”

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
对于这个话题,蒙古国很是关心,当初管道路线方案出来的时候,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就表示,想要和中俄负责人就项目路线进行洽谈,推动管道过境的方案落地。
因为,对于蒙古国来说,管道过境,对本国经济有着重大利好。

管道施工
蒙古国的经济主要以煤炭和矿石出口为主,但是因为其国内没有开采和加工能力,所以只能出口原石,利润十分微薄,国内没有什么企业,国民大部分以畜牧业为生。
如果管道能够过境蒙古国,每年的数亿美元的过境费,都能占到其GDP的2%-3%左右,这对蒙古国来说,是一大笔收入。

管道建设过程,也将带动蒙古国钢铁、物流、基建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管道沿线的城镇化率。
同时蒙古国也将因为这条管道而从资源输出国,变成中亚能源枢纽,能够吸引外资对蒙古国的投资。
所以,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在俄乌冲突爆发时候就自信的对《金融时报》表示:他预计“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将在2024年年底建成。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
但是中方考虑的就需要更多,俄罗斯向欧洲输送能源的管道被停掉了,原因大家都知道,如果管道过境蒙古国,我们将无法掌握管道的主动权。
近年来,蒙古国和美国在军事和稀土上的合作不断加深,其国内也有乌克兰的2014年的趋势,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考虑。
如果西方加强对蒙古国的干预,管道在其境内的安全就不能保证。

另一方面,蒙古国也不是十分靠谱的合作伙,此前在管道路线谈判的时候,就曾提出高昂过境费,并附加低价购气的条件。
能源输送是命脉,必须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若不然,下场可以参考北溪管道被炸后的欧洲!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另一个方案看起来比较安全,那就是管道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主产区出发,不经过第三国,跨越阿尔泰边疆区进入中国,接入中国新疆的能源管网。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管道安全不受第三方的干扰,但也有一个技术难题,那就是阿尔泰山脉地质复杂,施工难度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方案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却一直因为施工难度大,很多技术无法攻克而一直搁置至今。

还有一种不过第三国的方案,那就是依托已有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东线管网进行延伸:
从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气田出发,沿贝加尔湖东岸向南,经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入境,接入中国东北天然气主干网。
这样做的好处是“借网扩容”,借助俄罗斯远东地区近年新建的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能够为延伸线提供气源保障,形成无缝衔接,降低40%左右的成本。

而张汉晖大使在发言中还否决了俄罗斯提出的另一个方案:
“过境哈萨克斯坦是不可行的,因为那里只有一条已经超载的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至中国,我已经告诉我们的俄罗斯合作伙伴,这是不现实的,这行不通。”
之所以说这条管道已经超载,是因为该管道不仅承担从土库曼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任务。
管道途经中国塔里木盆地、甘肃省和山西省的时候,这些地区开采的天然气也通过这条管道输送至东部地区。

中亚管道线路
虽然途经哈萨克斯坦对俄方来说,会省很多事,但是对于中方来说,需要再修一条管道,与中压管道重叠,成本过高,浪费人力物力,日后过境费、配套协议的谈判和签署也都十分麻烦。
最重要的是,俄罗斯供气能力较强,这个方案落地之后,就会干扰土库曼斯坦向我国输气的协议,减低我国能源布局的多样性。

所以说,目前来看,管道不过第三国是最安全的,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俄方也对该路线进行了二次勘察,验证“分段隧道+地上管廊” 的组合方案可行性。
在国际局势动荡的大背景下,能源供应这种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就必须慎重,每多一个参与方,就多一份风险,能源命脉必须捏在我们自己手里,这是不容商量的。

西伯利亚-2号构想路线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双线保障”战略,尽管成本增加,但是长远来看,能为我们提供技术储备+工程预备”的双重保险,为中俄能源合作的长远布局留足弹性空间。
能源布局,必须有长远打算,要不然的话,很容易在国际局势的变动下,受到影响,到时候像北溪管道那样被毁,不仅所有的投入都白费,还会影响国内的能源供应和价格。
参考资料: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04-16 《中国驻俄大使:通过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俄罗斯天然气是不现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