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忘年文友给我发了几篇文章。他正在研究的清代史。他的文章以人物为主线,拉开一段段有趣的历史。
跟着凑凑热闹,也来写一篇清初的故事。这是一个争论很久的话题,“董小宛是董鄂妃吗?”清初,有三大谜,至今众说纷纭。即:太后下嫁之谜、顺治出家之谜、雍正夺嫡之谜。其实,董小宛是不是董鄂妃,也是一个谜。
董小宛是谁?秦淮八艳之一。“秦淮八艳”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多才多艺的名妓。她们的名字是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和董小宛。这八位奇女子,虽然以色示人,却每个人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现在到秦淮河游玩,与夫子庙近邻的就是李香君故居,仿佛在考验莘莘学子的定力一般。
说美貌,董小宛可能比不上陈圆圆。陈圆圆的故事流传甚广,“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梅村的一首《圆圆曲》,将家国情怀与生死缠绵,都赋予了这个可伶的女人。
金庸的《鹿鼎记》更是推波助澜,将陈圆圆的命运和吴三桂、李自成等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她的最后结局,也成了难以解开的一个谜。
相比陈圆圆,董小宛的人生更是扑朔迷离。无疑,董小宛也是极美的女人,更兼有温婉贤淑的特点。她精通琴棋书画,心灵手巧。她本是良家女子,因家道中落被迫沦落风尘。按照正史,她嫁给了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并成为他的贤妻。我们这边爱吃的“董糖”,据说就是董小宛的创造发明。
在《清宫十三朝》和《清宫演义》等书中,有董小宛就是顺治皇帝第三任皇后董鄂妃之说。今人研究的结果,大多否定此说。最大的理由是,董小宛比顺治皇帝大十四岁,不可能。假如最大的支撑就是这个,好像并不能说明问题。董小宛嫁给冒辟疆,恰恰比冒小了十四岁。何况在清初,无论是努阿哈赤还是皇太极,都有“高龄”妻子为偶。
婚姻和爱情,对政治来说,完全可以剥离。顺治的第一任妻子便是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决定。这个妻子显然不是顺治的菜,最后成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被降为妃的皇后。据说,董小宛在苏州时,被多铎掳到京城献给了顺治。为搞定汉族身份,认了鄂硕为义父。这便是董鄂妃是鄂硕女儿的由来。
在顺治再娶前皇后侄女为第二任皇后以后,忽然遇到入宫伺候的董鄂氏,一见倾心。他很快将她收入宫中,一个月后封为贵妃。奇怪的是,这位顺治喜爱之极的女人,皇太后却很讨厌。在董鄂妃生孩子后的月子里,让她每天伺候生病的自己,日夜不歇。最后,董鄂氏劳累过度,加之儿子六个月大时夭折,不久便香消玉殒。
好不容易遇到真心爱人董鄂氏,却年少而亡。顺治的伤心就不说了。那个铺张的葬礼以及六个月后的“随行”,不是一个皇帝的政治选择,而是一个多情丈夫的绝望之举。至于她是董小宛还是董鄂氏,真的不重要。能遇到一个值得用生命去相守的人,两个人能相爱到这种地步,从做人的角度来说,顺治与董鄂氏,都不枉了。
看到“红学”研究中的一个观点,说董小宛是林黛玉的原型。董小宛,名白,字青莲。林妹妹叫黛玉,字潇湘妃子。粉白黛绿的对应和两个青春美貌女子飘零的生世,让“索隐派”有众多可供索引的素材。看了一下,索隐派至少找出林黛玉与董小宛之间有六个共同点。
她们都是苏州人,辗转到南京、扬州等地;董小宛家道中落沦落风尘,林黛玉少年父母双亡,寄居外祖母家;她们都在最美好的年华如花瓣凋落,令人垂怜!
闲来乱翻书,胡乱说美女。董小宛从冒家妻,被演义为皇家妃,正史不见。可是正史中往往有为尊者讳的可能而不被人完全相信。野史便应运而生。野史少不了道听途说,可不可以说一句“无风不起浪”呢?
题目起大了。随便哪部分展开来,都是洋洋大著,不符合我玩玩的宗旨。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