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道德评价最差的王朝——晋朝

绿蓉评国际 2024-06-13 07:43:00

国号由来:由爵位而得名。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曾被魏帝曹奂封晋公。咸熙元年(264年),加封晋王。

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非常短暂,280年灭吴统一中国,316年西晋灭亡,只有短短的36年,如果进一步以八王之乱为节点的话,那么统一时间仅有11年,实在是太短暂啊!晋朝作为统一王朝是存在感最差的一个朝代。

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西晋都洛阳,东晋都建康。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道德评价最差的王朝。晋朝是由三国时的魏将,司马懿家族所创建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晋朝虽然结束了三国的分裂,但是从来就没有结束过割据与纷争。以残忍和黑暗而著称的晋朝,在暴力、铁血、权谋方面并不亚于三国。甚至有人认为,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代之一。而说起晋朝的建立,同样充满着权谋和血腥,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古语,揭示了司马氏阴谋篡权的本质。

265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

晋朝元气大伤后,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迁都长安,内迁的诸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乘机举兵,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前赵政权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晋室南渡,丞相、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于317年三月在建邺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据有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当时江东少受中原战乱影响,晋元帝渡江后倚重王氏,信任王导、王敦,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吴姓世族以义兴周氏及吴兴沈氏并为江东二豪,吴郡朱、张、顾、陆四氏居次。303年、305年及310年间江南发生三次叛乱,皆由义兴周氏的周玘和顾荣、贺循、纪瞻、甘卓等平定,使江南得以稳定,史称三定江南。

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北方世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定局势。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东晋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叛乱; 谯纵在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中原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晋朝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世族的形成源自汉魏,主要由地方豪强、经学世家或累世为官者组成。220年曹魏实施九品中正制作为拔选人才的制度,以取代因战乱而崩溃的察举制度。九品中正制不仅维护门阀统治的主要工具,也构成其一部分。东晋时,世族政治达到巅峰,以侨姓世族为主。随晋室南迁的北方世族为“侨姓”,南方世族则为“吴姓”。东晋朝廷对吴姓世族采取排斥态度,吴姓世族也不愿与其积极合作,久之双方隔阂加深。

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晋朝的三省制,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司马氏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统一中国,施行的政策虽风气。由于施行偃武修文的国策以及诸王、外戚相互争权,造成八王之乱而西晋于元气大伤。

268年颁行全国的《晋律》,因于泰始年间颁行,又称《泰始律》。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实行全中国的法典。张斐、杜预各别又为《晋律》作注本《律解》(张着)及《律本》(杜着)。经晋武帝批准后,该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所以又与《晋律》统称“张杜律”。这种以注辅文的立法方式影响后世,如唐代的《永徽律疏》。

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方面,东晋庄园经济占据的比例比西晋更大。由于农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密集开发下,江南获得全面发展而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后来才有大运河的出现。此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汉代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华夏族,汉代以后,政治主权不全在华夏族,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天下动荡,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

晋朝以后,特别是东晋以后,士族的势力更加发达,那时的中国社会基本上就控制在一百来个大士族的手中。现在我们偶尔还用到“王谢子弟”这个成语,“王”指的是山东琅邪王氏,王导的家族;“谢”,指陈郡阳夏谢氏,谢安的家族。王导、谢安都是东晋的名臣,都做过宰相,王谢两家就是晋朝士族的代表。其余如颍川庾氏(庾亮的家族)、谯国桓氏(桓温、桓玄的家族)、京兆杜氏(杜预的家族)、河东裴氏(裴潜、裴秀的家族)、陈郡殷氏(殷浩、殷仲堪的家族)、范阳祖氏(祖逖、祖冲之的家族)、吴郡陆氏(陆逊、陆抗、陆机、陆云的家族)、吴郡顾氏(顾雍、顾荣、顾和、顾恺之的家族),都是著名的大士族。

东晋政权勉强延续了一百多年,前期靠的是王导,后期靠的是谢安。这一政权本质上就是若干大士族的联合统治,司马氏只是这个联盟的盟主而已。魏晋之世,河东裴氏与琅琊王氏同盛于一时,人称“八裴八王”,即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东晋大量引用侨姓世族(原北方世族),压抑江东世族。然而,由于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打压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侨吴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加上世族对寒族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一朝未能统一中国。

晋朝其实有点像是一个过渡王朝,前期虽然统一中国,但时间非常短暂,作为一个统一王朝几乎很容易被人忘记,没啥存在感,后面衣冠南渡后,东晋王朝存在感我感觉更差,皇帝几乎没有啥实权,有点类似于世族的招牌,世族需要一块皇帝招牌,东晋皇室也不是正统,实力也不强,也要世族支持,双方一拍即合,东晋在江南成立了,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0 阅读:0

绿蓉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