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将37摄氏度设定为人体的正常温度,到现在,还有人这么认为。
不过,口罩时代过后,细心的人们已经发现,人体的体温不再是37摄氏度,比如小编我,体温为36.6度,而不是37度。
而科学家发现得更早。2020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和她的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Michael Gurven教授领导的多国研究团队发现,提斯曼人(玻利维亚亚马逊地区的土著居民)的平均体温在过去16年中急剧下降,目前大约为36.5度。
为什么体温会这样降低呢?Michael Gurven教授指出,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1、卫生条件改善
卫生条件的改善、清洁饮用水、疫苗接种、医疗的普及,人们经历的感染减少,可能是导致体温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2、环境温度控制
由于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身体不需要那么费力地调节内部温度,也可能是体温下降的原因。
3、生活方式变化
现代人的活动更多的是室内活动,而不是在室外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对体温有所影响。
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更好?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范围大约在36.1℃至37.2℃,到底体温高一些好,还是体温低一些好呢?
众所周知,体温与基础代谢率密切相关,每增加1℃的体温,基础代谢率会提升13%。
如果体温偏低的话,血液循环就会减慢,白细胞的效率也会降低,身体会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害,增加患上疾病的风险。
如果是极端的体温低,比如处在极地,或者是因为失温,就会导致心跳减缓、呼吸变缓,直至死亡。
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健康人,每天体内也会产生大约5000个癌细胞。
科学家估计,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可能下降30%,导致免疫系统每天可能遗漏近1500个癌细胞,癌细胞会越积越多,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但是,体温高对身体也不一定有好处。
体温过高,一般被称为发热。如果身体发热,那么就可以帮助身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但长期的体温较高,可能是身体存在慢性炎症。
极端的体温升高,如热射病,体温升至40度以上,身体是无法有效散热的,就会导致器官衰竭、死亡。
小结一直以来,人类的体温都在不停下降,健康成年人的正常体温范围大约在36.1℃至37.2℃。
体温偏低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和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极端的低体温,如在极地、失温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跳减缓、呼吸变缓,甚至死亡。
而且,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可能下降30%,增加癌细胞的累积风险。
体温过高也不一定有益。适度的发热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对抗感染,但长期的体温较高可能表明存在慢性炎症。极端的体温升高,如热射病,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参考资料
[1]《人类体温为啥下降》. 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2020-11-10.
[2]《人类平均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越低,免疫力越差?》.医食参考.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