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以前人们的基本诉求就是要吃饱饭,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吃饱饭已经基本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商业建筑中愈发的明显,以吃饭为主题的餐厅为例,每一个餐厅都会在一定的周期内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翻修,以打造创新的亮点来吸引食客。餐厅已经不再是一个仅仅为消费者提供餐食的单一形式空间,更多的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体验式商业空间。丰富的空间形式可以为置身其中的消费者提供更多情绪价值,满足不同精神诉求的消费者。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探索式的实验性餐厅,看它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个性张力引人注目的。
该项目位于印度尼西亚,不得不说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东南亚,设计市场的活跃比想象中的更加正向,一个小小的餐厅建筑,就能充满如此拥有戏剧张力的空间多少还是令人惊喜的。我身边就有专门从事餐饮空间设计的朋友,老实说他们的餐饮空间设计的逐渐趋向呆板,千篇一律的灯红酒绿,灯光泛滥,毫无亮点。这也是餐饮空间设计的最大弊端,缺少创新思维。而这个建筑则与众不同,从一个建筑师的思维,重塑了场地的空间氛围,加强了人在空间中的独特体验。
建筑身处城市的商业中心,场地内最大的特点便是有很多大树,相比较于普通的处理手法,大概率会将这些“碍事”的树木砍掉,以获得更加宽敞的使用空间。而这个项目则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大树不仅被保留,而且运用了织物结构作为屋顶。场地内有五棵高达30米的大树,它们从织物结构中穿出,巨大的树冠在织物屋顶的上方,从内部可以若隐若现的看到树冠的影子,为内部空间的用餐者提供不一样的体验。
建筑的四周是以轻钢结构为基础的挑檐,设置成了休闲区,以提供遮阳。并成为了织物结构屋顶的锚点支撑,不管是织物屋顶还是轻钢结构,都是建筑对于场地内的现有自然环境的最小干预,探讨了作为接受大量人流的商业空间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共存焕发新生,这不仅对于作为用餐的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奇特的体验,更是对于城市空间活力的再发现。
这个项目具备了充分的网红特质,而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红产物,它的空间聚集了建筑师对于商业建筑与城市之间关系的思考,聚集了对新兴结构的尝试运用,聚集了商业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的体验感等等,是一个深度挖掘场地特性的代表。倘若在我的城市有这样一个餐厅,我想我会毫无犹豫的去打卡体验。
像这样的个性餐厅,你有想要去用餐的冲动吗?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告诉我你最真实的想法!
项目信息
Project Name: Stalk Tree-hugger
Office Name: RAD+ar
Completion Year: 2023
Gross Built Area (m2/ ft2): 900m2
Project Location: SCBD, Jakarta, Indonesia
Lead Architects: Antonius Richard Rusli
Photo Credits: Mario Wibo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