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榜样|陈天伟:十年磨一剑,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四川校园事儿 2021-11-16 09:54:06

编者按:  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  在城院,就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涌现出一些闪耀着奋进之光的师生,他们用使命与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城院人“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使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  党委宣传部将继续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寻找身边的榜样”专题,选树优秀师生团队和先进个人典型,深入挖掘优秀事迹,用典型说话,用榜样领航。  今天推出第3期:陈天伟:十年磨一剑,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十年磨一剑,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记“成都市特级教师”信息技术学院陈天伟教授

■ 信息技术学院 供稿

陈天伟,教授,特级教师,获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和Webster University MBA学位。担任教育部国家学分银行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移动通信》外审专家、任IEEE国际会议(ICIVC、ICCSN、ICCC、ICCT)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

曾在研究所及企业工作二十多年,任研发总监多次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专注大数据方向,实现了数千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任大数据技术专业带头人,主持2项国家标准,获授权专利6 项,获软件著作权4 项,发表EI源刊及核心论文20余篇,有5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其中1项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国内先进),2项荣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7届学生的专业导师,学生都叫他老陈”

陈老师,近5年年平均教学工作量600学时,历任7届学生的专业导师,以ICT双创工作坊为起点,坚持工匠精神引领,双师双创育人为先,关爱学生,分类施教,使各类学生得到相应成长。导师工作中以“尊重”为中心,善于处理成绩与素质、整体与个别、做人与做事的关系,积极探索“自我教育”、“双创实践”等创新模式,成效显著,深受同学好评,学生都亲切得称号他“老陈”。

陈老师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德育建设和学风建设, 取得了多项表彰和奖励,篮球比赛亚军、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一等奖。所带专业班级成长快速,2014级的多名同学获得院级优秀毕业生,2015级有3名同学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2016,2017级的多名同学成长为学生会以及社团骨干,2017级有5名同学专升本,进入四川师范大学深造。陈老师负责 ICT双创工作坊,课后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省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学生自主学习学风较好,指导学生年获得四川省省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项目4个。

陈老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1月获得SYB师资培训证书,组织学生双创工作,带领 ICT双创工作坊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承担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智能算法的数据预测》子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与广州大学签订了校校合作协议书。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泰迪杯”数据分析职业技能大赛,获三个全国奖项的优异成绩。2017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大数据与应用技能大赛突破进入国赛,代表四川省参加国赛。

那一年,陈老师带的第一届同学,要南下广州实习了,临行前,陈老师写一封信给全班44个同学,见字如面:

“陆续有一些同学在问我关于简历的写法,希望我帮助美化和完善,因为明天同学们就开始要参加人生第一场面试了。看着同学们成长,一点一点,自己也就快乐很多,也成长很多。

每次备课,我都在想,我多教一些方法给他们,还是多传递些知识给他们,其实以后在工作中,特别重要的是沟通能力,协助能力,在一个团队中的领导力。面对问题和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其他的东西在工作中都可以学习到,这些东西需要自己慢慢悟,慢慢领会。

我的第一届的弟子们,希望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宿, 以后工作中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问题,都能坦然面对。

相信一个道理,认真做事,水到渠成。

这两年的时光,态度很端正,没有迟到一次,也没有缺席过,每次上课都能尽力而为,教学方法也在探索中慢慢成长。

请原谅我,有时也会把三只松鼠说成三只老鼠。

请原谅我,有时上课没有打开投影时你们给我的及时提醒。

请原谅我,在你们没有怨言默默的陪伴着,有时也会发火冲天,对你们严厉批评。

请原谅我,即使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你们也很包容,对我评价很高。

非常感谢44位同学的陪伴,对于认真学习的和不认真学习的的同学,都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路总是要自己慢慢体验和经过,需要的是勇气和担当,相信自己,期待美好。

今天与以往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也许是最后一节课了,因为周末很多同学就要出去实习了,突然想起,新生军训后去宿舍看望你们时的情景,就像昨天才发生。虽然我还没有和你们拍过一个合影,但希望记忆中我们都有定格。

同学们,大学毕业了,人生才开始,慢慢活,好好活,活出境界来。”

毕业几年后,当时调皮捣蛋的几个同学现在已经成长为技术和业务骨干,回到成都看望陈老师时,除了咨询技术问题外,谈论最多的就是成都房价,经常让陈老师建议,看买哪儿的房子比较好,陈老师秒变“房产大叔”。

“疫情逆行者,主播不下线,实现教学价值最大化”

疫情来袭,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确保疫情防控下教学质量不降低。学校王世伦校长开会强调:“将这次特殊时期的教学应急措施变成一次真正的教学革命,倒逼教师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倒逼学校健全线上课程资源。”

陈老师主动而为,担当在线开发课程2项及教改项目2项,主编教材2部,编委1部,投身建设线上课程,推动课程改革,实现教学价值最大化。以精品课程为载体 ,建设线上精品课程和信息资源库,持续推动课程改革,实现教学价值最大化,取得较好效果,2020年,完成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Python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技术》、《Hadoop开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创业基础》、《大数据技术概论》等线上课程与信息资源库。完成大数据专业6门大数据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截止2021年6月,累计269701 人次访问。

疫情逆行者,网课不下线,上网课的同学,都喜欢于在腾讯课堂听陈老师课间播放的音乐,课间之余,因为如果互动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点歌,更可以一展歌喉,让同学们喜欢上课,有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

疫情过后,陈老师坚持通过网上资料进行教学,学生已经习惯于学习通打卡完成代码作品,在每节课的课堂讨论专区有很多有趣激烈的讨论和发言,“学生自主学习”在这里逐步在发生着。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陈老师是“科研达人”,研究方向是大数据技术应用,2018年晋升计算机专业教授职称。2020年主持科研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职应用型人才评估平台的研究》,获得首届四川省民办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荣获眉山市政府发文授予十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称号。

陈老师曾在研究所及企业工作21年,任研发总监多次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14年9月,刚进入学校的陈老师,被临时任命为学校手机考评系统的项目负责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成员年轻,只有靠陈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坚持着,陈老师在完成繁重的授课任务后,重操程序员旧业,不仅负责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还负责核心代码的编写工作,不知熬过多少的通宵达旦的工作和加班,经过1年时间,完成了开发学校手机在线考评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2015年7月应用于学校的民主测评等绩效考评中,手机打分,数据分析,高效快捷,截止目前已稳定运行5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效果良好;系统成功应用在全国民办教育协会论坛业务调研活动中,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系统主要包括:活动管理、问卷设计、问卷导入、评估关系管理(名单导入、评估关系批量建立、评估关系导出)、在线收集(PC版在线评估)、结果分析汇总、结果导出、系统管理等模块。根据第一学期使用反馈,从2014年-2015年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手机端版本的开发与设计工作,历时4个月,新增手机评估、邀请码、二维码等功能,并优化完善了问卷设计、问卷发布、评估邀请、评估关系模型等模块,美化了页面布局,改善用户体验,在安卓,苹果手机上进行多方测试验证。

陈老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取得较好学术影响力。2021年3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级别评审中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CCF Senior Membership)。2021年首批全国仅有253位会员晋升为高级会员,职业教育领域全国仅8人入选。经过审核成为第七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高级会员、智能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计算机方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受邀成为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移动通信》的外审专家,积极服务专业学术发展,提升学术水平。陈老师受聘为任多个IEEE国际会议(ICIVC、ICCSN、ICCT)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积极服务专业学术发展,提升学术水平。陈老师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担任四川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首届理事、成都市双创(SYB)导师、眉山欧美同学会首届理事、校留联会会长,积极参与专业讲堂、捐资助学等特色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的孤独和自我反思,科研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 科研工作充满着各种酸甜苦辣,如今再回首时,陈老师认为科研工作是必修课,我们和学生一样,这门必修课你必须要上,而且要修满学分。这门必修课做好了,修满学分,更好的提升个人专业修为,最终也是对自己专业的认可和自我实现,拥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陈老师说科研工作与打篮球很类似,对于科研新人,一般来说,失败是常态,成功属于意外。这个暑假和孩子一起打篮球,有一点体会,认为科研工作与打篮球很类似,当体力和技术不行时,需要的就是不断尝试,这和科研课题申报,发表论文很类似,需要不断反复的尝试,积累,然后量变到质变。陈老师说,他发第一篇核心文章时,初审、一审、二审、反复修改过8个版本,经过了1年时间才发表。发表EI源刊文章,也是修改了1年时间,反复修改过7个版本,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也是这个道理。自己一个人投球时,可能有比较好的命中率,但是当你与人对抗时,你的命中率和稳定性就会差一大截。所以需要不断坚持、不放弃,努力把握每次投球的机会,才有更多机会进球。

陈老师说自己有一段时间,身体不适,后来坚持锻炼后逐步好转,建议科研工作之余也需锻炼身体,长时间伏案工作,可能腰椎和颈椎可能会有病灶,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才可能持续长久的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近日,成都市政府公布了2021年成都市特级教师评选结果,陈天伟老师获评“成都市特级教师”。对于此次入选成都市特级教师,陈老师谦虚地表示,这次入选本质上是学校教师成长平台建设成果的体现,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这是一个荣誉更激励,不忘初心,继续努力。

0 阅读:3
四川校园事儿

四川校园事儿

四川校园事儿,关注四川校园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