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导演: 帕特·波尼蒂帕特,编剧: 帕特·波尼蒂帕特、汤萨蓬·逖提拿坎,主演: 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乌萨·萨梅坎姆,莎琳拉·托马斯。
2024年4月4日在泰国上映后,连续4周蝉联泰国票房冠军,继而成为泰国影史上第5部全球票房超过10亿泰铢的电影。
2024年8月2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后,迅速成为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第一名,并持续多周霸榜。
剧情很简单,出身于泰国华人家庭的无业青年阿安,在得知自己病重的姥姥或许有一大笔遗产后,决定效仿堂妹的“成功”经验——堂妹曾因为悉心照顾爷爷,最后继承了爷爷的房产。
于是,阿安也抱着同样的“致富梦想”,打算去伺候姥姥,争取当上“全职孝孙”。可是,阿安很快就发现,这条“啃姥”之路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方面,姥姥可不是好糊弄的角色。她是个倔强又挑剔的老女人,对谁都不留情面。另一方面,阿安的两个舅舅也不是省油的灯,个个都对这笔遗产虎视眈眈。
人性是经不起推敲的,电影的前半部分在轻松的外表下,埋藏着不少冷幽默和荒诞感。比如,阿安懒得在拜山时帮姥姥撒匀花瓣,姥姥只好自己动手,不小心摔下山坡。
全家人急忙赶往医院,虽然嘴上说着关心,心里却各自盘算着遗产的分配。姥姥其实早就看穿了阿安和其他人的“算盘”,但她并没有揭穿。
实际上,她的人生满是苦楚和挣扎,她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受害者,父母去世后,所有的遗产都给了哥哥,她什么都没得到。
即便如此,她始终选择包容和付出,无怨无悔照顾家人,包括那个不成器的小舅舅。面对儿子的冷漠、女儿的忽视、外孙的功利,姥姥从未怨怼,而是默默用行动去爱每一个人。
正是这种无声的爱,让阿安和家人们在遗产纷争中,重新审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
影片后半段,当阿安发现姥姥早在多年前就为他种下了一棵石榴树、为他攒下一笔钱时,他感动又愧疚。姥姥为他所做的一切,无声而坚定。
影片中每日相伴的一幕幕平凡的日常,成为了祖孙之间情感转变的纽带,他看到了姥姥的孤独和倔强,也逐渐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
最终,为钱而来的阿安,从最初与姥姥相处的尴尬和敷衍,成为了真正关心姥姥的人。阿安终于明白,真正的财富不是姥姥的房子,而是姥姥那无尽的爱。
影片中祖孙俩的亲情,被导演处理得细腻而不煽情,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情感共鸣。
评录官不禁想起电影《寻梦环游记》的结尾,已经百岁的Coco虽头发全白,却还扎着和儿时一样的两条小辫子,在冥界与爸爸团聚时,和小时候一样,纯真的叫着“爸爸”,爸爸慈祥的拉着她的手。
不论经过了多少岁月,经历了为人父母甚至为人曾祖母,但在自己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孩子吧。
《姥姥的外孙》不仅是讲一场家庭的斗智斗勇,它涉及的重男轻女、养老问题、遗产争夺等等,几乎都是东亚家庭中常见的话题。
当姥姥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两个儿子争先恐后地“孝顺”起来,姥姥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依旧微笑着面对。
影片中有句话:“施比受更有福”,或许亲情的力量,不在于获得,而在于给予。有时人们会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虽然影片在情感刻画上十分出色,但节奏稍显拖沓,尤其是后半段阿安与姥姥关系逐渐升温的过程,而且观众很容易猜到后续情节,阿安最终会从“为钱而来”变成“为爱而留”。
不过,这并没有削弱影片的整体感染力。毕竟,它的亮点在于细节的真实感,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总的来说,《姥姥的外孙》讲述了一个充满力量的温情故事,是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家庭伦理剧,也是一部值得静心欣赏的影片。它像一首温暖的老歌,歌词简单,却直戳心窝。
当影片结束,影院亮灯的时候,评录官和所有人一样,都在座位上没有动,因为它不仅是阿安和姥姥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评录官:7分,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