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的银行目前正遭遇一个引人注目的困境,那就是它们普遍处于破净状态,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市净率偏低反映出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并不看好,这无疑成为了银行板块的一个痛点,同时也是投资者所担忧的问题。
上市银行市净率现状
上市银行的市净率中位数仅为0.57倍,位列A股行业板块倒数第一。12只个股的市净率甚至低于0.5倍,其中包括民生银行、贵阳银行和华夏银行,它们的市净率更是低于0.4倍。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对这些银行价值的认可度相当低。多数银行都处于破净状态,比如在42家上市银行中,有39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即便是之前未曾破净的宁波银行,在2023年的市净率也跌破了1。
股票市净率偏低,会影响到银行的融资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国际市场上,银行股票的估值通常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我国,这种大规模的破净现象显得尤为特别,它与银行股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地位似乎不太相称。
银行股上涨及其原因
整体来看,市场处于破净状态,然而,部分银行股却逆势上扬。例如,在18日,民生银行和贵阳银行等银行的股价涨幅显著,分别达到了7.43%和4.99%。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新近推出的市值管理政策,该政策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该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制定市值管理计划,以此提升公司估值。此举不仅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司回购股份的期待,还进一步推动了股价的上涨。
政策的推出意义重大。它促使投资者重新考量银行股的价值,市场资金开始向银行股流动,为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的银行股带来了一线希望。
政策对银行的实质性利好
银行板块受益于部分新增金融政策。比如,这些政策助力地方解决债务风险,以及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增强核心一级资本。今年,大约有20家银行得到股东的增持,比如法巴银行两次增加对南京银行的持股,增持比例达到了1%。股东的增持行为显示了他们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并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市场对此的反应证实了这些政策的确有效。资金开始涌入,银行股也迎来了上涨,这些都是市场对政策正面影响的直接反映。这样的结果,无疑有助于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强的资金支持,从而能够拓展业务规模。
市场的不同观点
市场机构和分析师的观点存在分歧。周茂华研究员,作为宏观研究员,他持有这样的看法:随着国内政策的实施并显现成效,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将对银行的盈利和资产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银行目前正面临“政策预期强烈,基本面现实薄弱”的困境,尚未看到实质性的改善。事实上,当前宏观经济指标正在逐步恢复,但只有经济能够持续复苏,银行的基本面才能实现真正的改善。
多样的看法揭示了银行股前景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与市场参与者对待银行股投资时,需更加小心谨慎。
银行面临的中期风险
分析师指出,银行在接下来6至12个月内将遭遇三个主要风险:一是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及资产质量,二是房地产领域的存量债务,三是居民的提前还款问题。由于房地产行业与银行关系密切,若其债务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此外,居民提前还款的现象也会对银行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银行在处理估值修复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警惕,注意规避风险。在资产配置与信贷管理方面,银行需更加谨慎行事。
基本面积极因素
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居民信贷需求正在逐渐恢复,新增政策已初显成效。这一现象是个积极的迹象。信贷需求的恢复有助于银行扩大贷款规模,提升收入。基本面积极因素的积累,对银行信贷投放及资产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
市场因此获得了信心,尽管银行正面临诸多挑战,然而,其基本面上的积极因素或许正逐步化解困境,促使银行股逐步摆脱困境。
银行股的未来走势难以预料,银行能否充分利用当前政策的利好,实现估值回升并有效化解风险,尚存疑问。欢迎各位留言交流,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