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执壶汝窑器 稀罕名瓷到代品
物以稀为贵,以名为重。长期以来,收藏者一般都喜欢将手中藏品存世量往稀少乃至非常少的方向去臆估,便是基于存世量越少,藏品越贵重这个理儿。这一现象,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尤其是汝窑瓷器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对于一般人的臆估,可以说仁智各见,而一旦名家臆估,则会产生较大甚至深远的影响。大约自乾隆皇帝始,汝窑瓷器便被当成了瓷中之王对待,直接影响了后世对汝窑瓷器的存世量认识,代代传承下来,到了当代,汝窑瓷器变成了存世仅有65件半的概念,后来有人再加上民间收藏做出臆估,变成300—500件,以及最多一千件以内的存世量。
而这些关于古代制器存世量的数字,其实无论是谁,名气有多大,都是臆估,方法论错误,依据不足。因为,博物馆馆藏品容易统计,而偌大的民间及其藏品则很难统计,地下或者还没公开亮相的东西,更是无法统计。一句话,在到代汝窑瓷器存世量问题上,现实的问题是唯心主义臆估风气长期盛行。
而对于汝窑瓷器来说,其烧制始于北宋早期,结束于元代,历经数百年烧制,其量不小,虽然千百年来损毁量也大,然完好入土入水乃至传世品也不少。因此,若以科学的,唯物主义方法论来看待和认识到代汝窑之存世量,便只能是有一件承认一件,而不管其出自何人何时何地。
此外,汝窑瓷器,尤其是北宋至金代,器形多样,绝非洗、盘之类,有些器形,虽然从未见有过披露,然却不能因此言其不真,过去不见不意味着所见有问题,这种情况在考古上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言及于此,余不多言,今日赏瓷,再将愚所藏汝窑瓷器中的另一件从未见有披露的“天青鹦鹉执壶”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唯物辩证,首发于此公展鉴赏,孰是孰非,实物实证,以飨瓷好。
鉴赏此器。一眼可识,本品器形为一只鹦鹉背上有壶口,脚下花式底座,是为鹦鹉执壶。其高约为18.2厘米,器形独特,且极其罕见。其身披天青(亦或灰青)釉,底部有五粒典型芝麻铮钉,棱边釉薄处显现香灰胎底色,釉面隐露开片纹,镜下观察,有稀疏气泡,寥若晨星,大小不一。毫无疑问,这些基本而重要的特征表明了其乃汝窑烧制之瓷器。
再察釉之色相,续可见釉面橘皮皱,光泽十分的柔和润泽,并呈亚光状态。亦可见包浆老道踏实,并有气泡破裂,再可见其身多处有自然钙化之白斑,一眼看去,一股自然形成的老气直入眼底。显而易见,这些特征鲜明的展现了一种无法仿制做旧的老气,是为到代之最为重要的特征,新仿伪器绝不可得之矣。
而从胎体来看,相对较厚,根据清凉寺考古发现来看,金代汝瓷的胎体较之北宋晚期的为厚,是故,愚见以为,不排除其为金代汝窑所烧制。而由于北宋晚期与金代基本上同处一个时代,宋亡金兴后,汝窑的烧制工艺总体上虽未有大的变化,但在制胎上,金汝较之宋汝则有一定变化。
此外,根据公开展示品的来看,在器形上,北宋晚期汝窑瓷器器形虽然不排除多种器形以及题材,但相对多为文房用 品,而到了金代,题材得到拓展,器形更加丰富多样,也可以这么说,根据愚所藏来看,金代灭宋后汝窑瓷器烧制可能才是真正的高峰期。
如是,此件及其罕见的“汝窑天青鹦鹉执壶”,无论釉相胎相还是老相,实乃开门见山之,是一件到代汝瓷,难以置疑。而就这一器形来看,广为检索,无论新老,公展皆不得其见,此为首发,可谓十分的难得。事实上,只要我们摒弃唯心主义臆估之习惯,针对实物唯物辩证,打破思维定势,则我们便会认识更多的之前未见未闻的宋金汝瓷及其器形,才不会因我们的轻薄棒杀埋没祖先之智慧成果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真,玛瑙入釉
一眼假!!!
一眼假
似臆造
好好做梦不要醒 天价国宝值万亿[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