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琳,这位曾经在央视舞台上闪耀的“铁面美人”,在退休后的短短五个月里,在美国儿子家中离开了人世。
临终时,她留下了26个字的遗言,简短却充满深意:“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
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
这句遗言不仅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健康的重要性。
1962年,肖晓琳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父母的影响让她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然而,初中时期的一次偶然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
当时,学校新设了一个广播站,肖晓琳对这个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对主持行业充满了热情,心中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
高考填报志愿时,成绩优异的肖晓琳完全可以报考名牌大学,但她毅然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系。
尽管老师和一些亲友表示反对,认为好的大学比播音员更有前途,甚至有人提出帮她修改志愿,但肖晓琳心意已决。
她坚信自己的选择不会后悔,最终如愿以偿进入了北广学习。
毕业后,肖晓琳回到故乡进入长沙广播站工作。
不久后,长沙电视台成立,凭借出色的才能,她顺利成为长沙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
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1987年,肖晓琳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继续深造。
她明白,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进入央视后,肖晓琳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她接手了《观察与思考》节目,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经常工作到深夜。
由于其严肃认真的主持风格,她被观众亲切地称为“铁面美人”。
在美国深造回国后,为了普及法律知识,她一手创办了《今日说法》。
这档节目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栏目,影响力不断扩大。
肖晓琳在撒贝宁身上看到了无限潜力,尽管撒贝宁当时并没有太多主持经验,但她看中了他的幽默风趣以及扎实的法律知识。
在她的悉心培养下,撒贝宁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接棒《今日说法》。
而肖晓琳则转战幕后,继续为央视贡献智慧。
她还创办了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的标志性栏目《讲述》,并因此获得了“金牌制作人”的称号。
在央视工作的30年间,肖晓琳刻苦钻研,获得了众多荣誉。
这一切离不开她背后默默支持的丈夫。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相濡以沫。
虽然因为工作繁忙,肖晓琳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内心感到十分愧疚,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让她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
2017年,肖晓琳终于结束了长达30年的播音生涯,选择退休。
她决定前往美国陪伴常年生活在那里儿子,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美好的期盼很快被打破。
刚退休不久,她便感觉身体不适,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疲劳或消化问题,没有在意。
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
在家人的劝说下,肖晓琳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她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肖晓琳并没有放弃希望。
在美国接受治疗期间,尽管过程充满痛苦和挑战,但她始终保持乐观坚强的态度。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努力调整心态,希望能战胜病魔。
遗憾的是,直肠癌晚期病情难以逆转,最终在退休五个月后,肖晓琳还是因病去世,留下深爱她的家人。
临终前,肖晓琳留下了那26个字的遗言。
这不仅是对家人的叮嘱,也是对所有人发出的警醒: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我们多么忙碌,都不能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
肖晓琳的一生,是追梦与奋斗的一生,也是关爱家人和社会的一生。
她的离去让人们深刻反思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的重要性。
她用生命最后的时刻提醒大家,珍惜当下,关注健康,用心去爱身边的人。
这或许就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