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凉皮也会丧命?1毫克神秘毒素无解药,专家揭开真相!

荷言的阅微笔记 2024-10-28 15:52:53

炎炎夏日,一碗清凉爽口的凉皮,本该是人们纳凉解暑的最佳选择。

然而,就在河南永城,这样一碗看似普通的凉皮,却成了夺命的“毒药”。

而让人绝望的是,这种神经毒素至今尚无解药。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防范这个“舌尖上的杀手”?

夏日美食竟成“夺命毒药”

事发当天,小兰和舅妈像往常一样,相约去逛街散心。两人在闷热的街头漫步,感到口干舌燥,便找了一家小店,点了两碗凉皮解暑。

小兰端起凉皮,送入口中,隐约感觉味道有些怪异。她皱了皱眉,望向舅妈,后者也露出疑惑的表情。

但看着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她们想,可能是天气太热,凉皮放置时间长了些,口味重一点也正常。

于是,两人抛开顾虑,大口享用起来,很快就将凉皮吃得干干净净。

当晚,小兰和舅妈安然入睡,丝毫未觉有何不妥。

然而,危机悄然来临。

次日清晨,舅妈突感剧烈腹痛,疼得她冷汗直冒,脸色惨白。

小兰见状大惊,连忙喊来家人,将舅妈送往医院。

谁知命运弄人,不久后,小兰也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情况同样危急。

家人手足无措,又慌忙将小兰送进了医院。

医院里,医生们来回穿梭,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但对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检查。

小兰在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展开殊死搏斗。

而舅妈因年事已高,抵抗力差,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死神的魔爪,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家人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没了?

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凉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真正出问题的是其中含有的一种名为“米酵菌酸”的剧毒物质。

米酵菌酸,这个许多人闻所未闻的名词,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为何如此可怕?

米酵菌酸——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米酵菌酸,学名4-甲基环己烯并吡喃-2-羧酸内酯,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剧毒物质。

它的发现,要追溯到1977年。那一年,科学家们在变质的酵米面中,首次分离出了这个罪魁祸首,并确认了它的剧毒本质。

然而,米酵菌酸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因米酵菌酸中毒的人数已超过9000。

而这一数字,背后是多少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多少个逝去的生命。

米酵菌酸之所以如此危险,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隐形”特点。

它无色无味,难以通过感官察觉;它热稳定性极强,普通的高温烹饪难以将其破坏;更可怕的是,仅仅1毫克(约0.001克)的米酵菌酸,就足以致人于死地。

这个“隐形杀手”,常常潜伏在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中。

凉皮、河粉、肠粉等粉类食物,是它的高发地带。

木耳、银耳等菌类食材,也时有中毒案例发生。

至于那些自制的酸汤子、粽子等发酵食品,更是米酵菌酸的“温床”。

尤其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这些食物变质的风险更高,米酵菌酸滋生的几率也大大提升。

近年来,米酵菌酸引发的悲剧,更是一次次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2018年,浙江一名7岁女童,因食用变质木耳不幸身亡。

2020年,广东揭阳一家肠粉店发生集体中毒事件,11人中毒,1人死亡,2人重症。

同年10月,黑龙江一户人家9口,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全部中毒身亡。

更有数据显示,仅广西部分地区,10年间就发生了11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共造成50人死亡。

2023年,台北一家素食店多人中毒,4人不幸离世。

米酵菌酸的杀伤力,来自于它对人体的“闪电战”。

一旦进入人体,它会迅速被吸收,短时间内即可产生剧烈毒性。

它会无情地攻击人体的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并引发溶血反应。

更可怕的是,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针对米酵菌酸中毒的特效解毒药。

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但效果往往十分有限。

回想起小兰的遭遇,那碗看似普通的凉皮,竟成了通往死亡的门票。

而在她之前,又有多少人,因为一时的疏忽,永远地走进了那扇死亡之门?

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状与救治

米酵菌酸中毒,起初的症状往往并不明显。

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腹痛腹泻……

这些早期表现,常常在食用污染食物后的30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

然而,它们与一般食物中毒的症状如此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往往会选择忽视,认为只是普通的肠胃不适,吃点药就能缓解。

就像小兰和她的舅妈,当她们吃下那碗“致命凉皮”时,并没有立即感到任何不适。

直到第二天,噩梦才悄然降临。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酵菌酸的毒性逐渐显现。

患者开始出现肝区疼痛,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受损;尿量减少;出血倾向增加,血小板数量骤减;神志逐渐模糊,甚至陷入昏迷……

这一切,都在提示着一个可怕的事实:米酵菌酸,正在逐步摧毁患者的身体。

如果不及时治疗,米酵菌酸中毒很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肝肾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水肿等并发症,也可能夺去患者的生命。

更可怕的是,即使及时抢救,米酵菌酸中毒的病死率仍然高达40%以上。

面对如此凶险的“隐形杀手”,我们该如何应对?

专家强调,一旦出现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哪怕只是一点不适,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

就医时,要立即停止食用一切可疑食物。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置,以阻断毒物的进一步吸收。

同时,还会留取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标本,检测米酵菌酸的含量,以确定中毒的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对症支持是关键。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肝肾等重要器官,都是医生的首要任务。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等特殊治疗。

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给予呼吸、循环等支持。

然而,即使有了这些救治措施,米酵菌酸中毒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

这提醒我们,与其寄希望于中毒后的抢救,不如未雨绸缪,从源头上预防中毒的发生。

预防,才是避免米酵菌酸悲剧的最有效办法。

结语

回想起小兰的遭遇,如果她和舅妈当初能多一分警惕,少一分侥幸,是否就能避免这场噩梦?如果她们在吃到异常口感的凉皮时,能果断停止食用,是否就能逃脱死神的魔爪?

这些“如果”,虽然已经无法改变小兰的命运,但却可以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警示标。它们告诉我们,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上观新闻2023.7.23——《吃凉皮中毒身亡,这种毒素死亡率超50%!尤其这三类食物要当心》

人民资讯2022.3.30——《黑木耳在冰箱泡了两天,大妈吃完肾衰竭进了ICU》

湖南日报2023.7.19——《两女子吃了这个常见的食物后,一死一重症!湖南疾控:病死率高达40%》

光明网2024.4.30——《最新证实:已致4人死亡!仅1毫克即可致命!事发台北一餐厅.....》

0 阅读:0
荷言的阅微笔记

荷言的阅微笔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