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前后,一段令人深思的历史故事浮现,牵涉到一张由卡莫夫设计局总设计师谢尔盖·米赫耶夫亲笔签名的设计图和一张与我国武直-10进行对比的PPT。
这两张图的背后,却被别有用心的人扭曲成了“装备找爹党”声称“武直-10其实就是由卡莫夫设计的产品,中国装备研发生产都不行”的所谓证据,引发了广泛争议。
故事的发端可追溯至2013年,当时卡莫夫公司总设计师谢尔盖·米赫耶夫在拉斯维加斯直升机展上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装直升机武直-10,是在卡莫夫设计局1995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设计的已有设计的基础上研制的。
”这段话的背后是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罗斯陷入盖达尔所谓的“休克疗法”和“军备无用论”的夹缝中。
在这个艰难时刻,卡莫夫设计局得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维系研发力量,顺利渡过那个困难的“动荡时期”。
然而,这段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根据谢尔盖·米赫耶夫的描述,中国同志在谈判中表现出非常负责任的态度,而卡莫夫公司为维持研发力量,试图将中国作为长期的“饭票”,成为其未来技术发展的资金来源。
这导致了一张看似比辽宁舰还贵的设计图,引起了不少人的忿忿不平,认为3000万美元的价格实在是过高。
然而,这段合作的终局是积极的。
我国在后来的发展中,凭借着自身的设计团队与改进方法,逐渐摆脱对卡莫夫设计局的依赖。武直-10的内构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架直升机最终成为了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
回顾整个历程,卡莫夫设计局的研发之路可谓充满了沉重的背景与情况。苏联解体导致了卡莫夫设计局的风雨飘摇,不得不从所有对外的项目中敲竹杠换取资金。
而我国,在缺乏相关技术的情况下,不得不迎难而上,与卡莫夫设计局合作,尽管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最终,卡莫夫设计局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得以延续自身,并在我国的后续发展中,我国也因着缜密的计划和强大的国家支持,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过度依赖,让这双沉重的翅膀得以起飞远行。
刚开始都是从仿制起步,逐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