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寒食节,有钱没钱,“5大习俗”别忘记,祈福纳吉日子顺

大大海微澜 2025-03-26 03:19:12

4月3日寒食节,有钱没钱,“5大习俗”别忘记,祈福纳吉日子顺

很多人都非常重视清明节,却不太了解寒食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了两千多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更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其确切日期为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而这个日子通常落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天要忌烟火,吃冷食,被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是为纪念乡贤介子推而设,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人类祭奠祖先、缅怀贤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4月3日寒食节,有钱没钱,“5大习俗”别忘记,祈福纳吉日子顺。

习俗1:吃寒食

寒食节作为唯一一个用饮食习俗来命名的中国传统节日,民间传统寒食有很多,各地吃食也有多不同。包括青团、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子推馍等等。

最有名的就是“北京寒食十三绝”,主要是“三蒸、四烤、六炸”,对应的小吃分别为:豆面糕、芸豆卷、艾窝窝;烧饼、硬面饽饽、火烧、螺丝转;炸三角、姜汁排叉、蜜麻花、卷果、炸糕、馓子麻花。“十三”指的是十全十美,再加上“福”、“禄”、“寿”三者,取的是吉祥圆满的的美好寓意。

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期盼国富民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山东人在这一天都要吃煮鸡蛋,可以是白水煮鸡蛋,也可以是茶叶蛋。

莱阳、长岛等地吃冷高粱米饭。高粱米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是滋补佳品。

习俗2:禁烟火

禁火和颁赐新火,是寒食节的标志之一。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传说他追随晋文公流亡国外,曾割肉救主。文公回国后,重赏随从,介子推却未得赏赐,与母隐居绵山。后来,文公要给他封官赐爵,他却坚辞不受。

文公无奈,放火烧山,本意逼他出山,没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习俗3:祭祖寒食节拜扫祭祖流传已久,从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自唐代就把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家人或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习俗4: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插柳最早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如今更多的是用于辟邪和祭祀先人,希望带来吉祥好运。

习俗5:踏青

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清明前后,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机。古人在这个时节里踏青,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流传至今。人们结伴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4月3日寒食节,有钱没钱,“5大习俗”别忘记,祈福纳吉日子顺。欢迎留言,点赞,转发和分享,关注我,下期内容更精彩!

此文为大海微澜原创图文,盗文盗图必究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