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前的事迟钝一点"

九九逃离计划 2021-07-09 14:31:17

“发了朋友圈 五分钟后没人点赞又匆匆删掉”

“团体发言时 自己提出想法却遭遇冷场尴尬无比”

“时时刻刻得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 唯恐被人讨厌”

都说敏感的人过日子就像是在悬空的钢丝边上走。

不管是面对职场、处理恋爱,还是跟朋友的相处,一言一行,都极力地“照顾”着每个人的小情绪。

我以前总觉得,敏感的人似乎更容易先尝到生活的苦,并常常因为自己“想太多”感到烦恼。

而在前几天,我无意中刷到演员毛晓彤在《青年的力量》节目中的这么一段发言:

“我特别喜欢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一个词,叫钝感力,这种迟钝的力量,也可以被理解为心大。

一个演员必须敏感,因为要努力的打开自己,去感受角色,但同时也必须具有钝感,因为有韧性,才能走的更长远。”

如同很多刚get到新词汇的人一样,我对“钝感力”一词充满了好奇。

那么什么是钝感力?

书中说到:“钝感力是快速忘却不愉快的能力,是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能力,是坦然面对流言的能力,是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的能力,更是在面对表扬时,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的能力。”

这真实到句句戳中敏感人群的五条铁律,让我一度认为作者似乎“窥探”了我的生活。

也让我在不断尝试中慢慢明白,如果说敏感是天赋,那么钝感就是后天可以培养的。

比如书中提到的,“爱情中必须有容人之量,若想要感情长久,就要有钝感力常常宽容对方”。

在过往的恋爱中,敏感的我会时时刻刻想知道对方的行踪,会在我分享搞笑视频以及倾诉内心时格外在意对方的反应。

迟来的生日和纪念日礼物,或者没接听的电话都会成为我和他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于是分手,复合,再分手。

如同很多人都躲不掉的“前任效应”一样,经历过感情挫折的我,在后面的恋爱中开始尝试尽可能地收起敏感,去慢慢调整心态,对情侣中一方不到位的关心表示宽容。

然后把“他没接我电话是不是不爱我了”的想法改为“他可能只是在忙”,把迟到的礼物当成是生活的盲盒,因为惊喜值得等待。

久而久之,我用钝感力所带来的给予他人的信任,慢慢戒掉了害怕身边人随时会走的敏感。

倘若说爱情的钝感力是用宽容让感情更加长久,那么职场下的钝感力,就是不再一味地钻牛角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还记得刚入公司时的我,总是处于胆怯和惶惶不安的状态中。

特别是上司的那句“你做的策划真糟糕”还有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案例都让原本敏感的我变得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差劲。

与此同时,我也渐渐的能察觉到,有时候在饮水机旁相聊甚欢的同事们在看见我时,突然默契地关闭了话匣子。

而当我走后,又能听到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议论的声音。

那会每天躺在床上,那些声音就像录音带一样重复再重复地回放在脑海里。

内心常常冒出“他们是在讨论我吗?”或者“会不会是我做错了什么”的念头。

有次跟朋友闲聊中提及此事,朋友对我说的那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人的好恶和忍耐力千差万别,职场就是充斥着这些好恶矛盾的场所。有钝感力的人才能在职场中笑到最后。”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理解朋友口中的钝感力。

并且开始反思起之前自己的表现,试图抛弃掉带有情绪化的想法然后客观地去重新看待上司对我的批评。

还有那些未经证实就被我武断认为自己陷入流言漩涡的胡思乱想。

便签上是我默默记下的那句“有则加勉 无则改之”。

后知后觉的是,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听取顺耳的话,却对稍微不一样的话语嗤之以鼻,以为是针对,以为是鸡蛋里挑骨头。

我试着调整好心态,在上司一次次的批评中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再重新出发继续挑战。

比起胡思乱想,我会鼓起勇气更加主动地去接近同事。

“你刚来那会太安静了我们是在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跟你相处”

勇于面对“流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是被人讨厌或孤立,只是太过于敏感的捕捉和放大别人的行为。

我体会到了这种“迟钝的力量”所带来的快乐。

而恋爱也好,职场也罢。

关于钝感力,我想不仅是一种迟钝的心态,还是一种在众生皆苦的生活下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的一种方式。

当你察觉自己开始进入“敏感模式”,那不如尝试告诉自己转化成“钝感模式”。

“不要再轻易因为别人没给你点赞就删掉朋友圈”

“不要害怕冷场就不敢再尝试发言”

“不要再关注他人的微表情而忽略自身的感受”

“不要再去揣摩别人随口说出的某句话或者不经意的举动”

当不好、糟糕透顶以及自我否定的情绪上头时,当面对外界的人和事时,不管批评也好赞美也好,慢慢地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自己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对眼前的事迟钝一点。

再迟钝一点。

去拥抱这种迟钝的力量。

我知道你敏感又善良,但钝感力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

喜欢文章,可分享给身边人看。

0 阅读:7
九九逃离计划

九九逃离计划

不被世俗淹没生活的浪漫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