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陕西老农掏出祖传借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后来兑换多少?

小跳说军史 2023-05-16 12:40:06

1985年,一个陕西农民名叫郭建英,引起了广泛的媒体关注。他拿出了一张几十年前的借条,宣称这是八路军的借条,借款1100万法币。据说,这张借条一直是他们家珍藏之物,是其爷爷留下来的,直到这一天,生活遇到了困难,他才拿出来,想问问工作人员还能还钱不?那么,这1100万,如今能兑换多少钱呢?

后来,经工作人员和专家考证,这张借条是真实的。原来在1942年,一支八路军队伍在打日军的时候,路过郭建英家的所在的村庄。由于当时八路军物质条件差,士兵们经常吃不上饭,山西老百姓看到这样的情况,纷纷从家里拿出粮食,送给战士们。而郭建英的爷爷就是其一,为了帮助八路军抗敌,其爷爷送粮食又送钱。

在那个年代,郭建英的爷爷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家里之前一直做小买卖,但为了抗日,他毫不犹豫的拿出所有积蓄支援八路军。但我们知道,八路军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从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此,当时的军队首领亲自写下欠条,金额1100法币,并表示战争后一定会归还。但随着战役的进行,这支队伍所剩士兵不多,没有几人知道这个事情。而郭建英的爷爷也不想去兑换,想为国家抗战尽一点力。

所以该欠条就一直保留下来。无奈家道中落,到了郭建英这里,家里生活条件差,妻子又患病。迫于无奈,他才掏出欠条,想问问还能换点钱不。如果回到1942年,这1100万的价值当时可以购买不少物资。但也没有今天的1100万价值大。那个年代,由于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和现在的货币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这1100万的实际价值,在如今看来实际上有限。

虽然其实际价值不大,但拥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对于像郭建英这样的农民来说,这是一份珍贵的遗物,代表着几十年前的历史记忆和时代背景。后来,工作人员了解其家庭情况下,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这1100万法币,只相当于现在的6万元。但考虑到郭建英老人的家庭条件,以及其家族的贡献,最终政府给兑换了8万元。

不仅如此,政府还给其妻子负责治病的费用。老人没有想到,这张借条过了几十年,还能拿到钱,而且政府还提供了那么大的帮助,当时郭建英老人非常激动,眼中含泪的表达了对政府的感谢之情。其实,这张借条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仍然是无法估量的。
0 阅读:63
小跳说军史

小跳说军史

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