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美猴王的奇幻漂流,你我皆是孙悟空

杨戬看电影 2024-01-11 21:09:16

《西游记》:美猴王的奇幻漂流,你我皆是孙悟空

菩提二字最早出现在《西游记》第二回的回目,“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联系第一回的回目“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显然是说孙悟空作为“灵根”,需要自然与社会的打磨学习,修炼之后才能悟道。菩提真妙理,既是外部的灌输,又早存在于孙悟空的心中。孙悟空跟随着菩提祖师的学习,格物致知,是大学之道,是三教合一的精神发现之旅。作为有着充斥蛮荒力量的孙悟空,先要悟道才能行动。孙悟空出师之后的行动,无论是破坏还是护持,都是秉承着大道的德行,知行合一,虽然不免经常被利用,然而究其本性,却都是在人世间的修炼。

孙悟空本来无名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犹如我们刚刚来到世间,启蒙之前,谁还不是美猴王呢?)。萌发长生不老之意,便已经有所束缚,产生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经过漫天大海的征途,来到西牛贺洲,拜在菩提祖师门下,从此获得了名字,也开始证道、释厄的经典人生。《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开篇从邵雍版宇宙八荒开篇,落点却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显然这里面有着诸多奥妙。话说那心猿从仙石从迸发,浑然天成,拜了四方,目运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被其“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按下,孙悟空从此逍遥快乐渡过了人生的童年期。

石猴入得了水帘洞,可谓是大造化,成就了美猴王。这个美,当然不是指容貌,而是自在、快乐、活泼、跳跃、逍遥、洒脱、无碍,十足的放飞自我,完全是朴素的有我的自然心之乐。风花雪月之余,猛然间愁上心头,阎王老子可是管着生死之期,为之奈何?美猴王一旦自觉到“生死”, 便有了“无明烦恼”,“人”之一切烦恼皆有心起,眼前境、内在情全然由心造。美猴王为之涕下,此时跳出通背猿猴献策:“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可以长生不老,然而如何“躲过轮回、不生不灭”,美猴王只能是漫游世界寻找“大道”,于是此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先到南赡部洲,满目都是名利之徒,八九年一无所得。再度出海,漂流到西牛贺洲,众所周知,这便是西天雷音寺所在大洲。

果然有高明上人在此等着美猴王,那么他是谁呢?这一场师徒因缘风云际会,是偶然巧合还是天注定呢?相信偶然巧合的一定很傻很天真,孙悟空能够学得长生不老之术是命中注定,他就是《西游记》的天选之子。美猴王先是遇到一个樵夫,歌唱着“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所谓《黄庭》,又名《老子黄庭经》,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相传是晋朝人所作,此处并不打紧,只是说明“仙和道”在此处,是“长生不老者”。美猴王跌宕跋涉三大洲,终究是寻得了正主。然而命运中所有的馈赠,都在幽浮之境标好了价格。

尘世中浮沉的美猴王,晓得“《黄庭》乃道德真言”,而指路的樵夫自我介绍是“孝子”,这是儒家最为看重的世俗社会的荣誉身份。樵夫点明“那神仙住处”“不远不远”,正所谓“道不远人”。“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这两处所在,正是“心”也,这个字谜不难猜,且包涵“灵山”地名。求人便是求己,求己也得师傅领进门。“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神仙也者(其实神、仙也有区别,此处存而不论),道教人杰也,然而这既可能是障眼法,当然也可以是部分的事实,他显然是佛教大德,而且是融会贯通儒道释三家。孙悟空在拜唐僧为师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出身道家的“神仙”,可以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却原来是佛家在此设置的一个专为他私人订制别有洞天的课堂。

果不其然,太白金星、玉皇大帝、天兵天将、哪吒、杨二郎、太上老君、如来等各种斗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求关注、求抱抱、求名利,其实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也罢,都是一场空,都是各种因缘造出的业。太上老君的仙丹、王母娘娘的蟠桃还成就了孙悟空的替罪羊本猴,玉皇大帝让猴子看桃就是个局。当然,孙悟空砍头也不怕、熔炼也不伤,事实证明,孙悟空不可能被炼成外丹,如来(佛、觉悟者、释迦牟尼)顺势将其镇压于五行山下,这一段的归宿就是破我执。

五百年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与妖魔鬼怪斗、与心猿迷思斗、与来路不明或坦荡荡的神佛关系斗,与空斗与有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都的都是别一种的自我,山贼也好、神仙也罢,何尝不是以前的自我。逍遥还是禁锢,都是与自我的交战。即便是猪八戒与沙和尚,也不过是投错了胎、被错罚的另外一个自我。孙悟空各种顺与不顺,愤怒与恐惧、拯救与快活、抗争与烦恼、欣慰与通达,无非就是内心在修行,火热的心猿周身在发烫、周天在循环、内丹在酝酿合和。

0 阅读:17

杨戬看电影

简介:与杨戬一起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