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剑读诗】诗人雨枫的诗作《马灯》赏析

媛媛谈谈 2024-06-07 03:48:28

作者简介:笔名,雨枫,原名,杜平。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踏进文学的漩涡,用文字装点生活,岁月如歌,那颗心蠢蠢欲动,如切如磋!

诗人:雨枫

▶马灯

文/雨枫

千年小木屋里

一盏马灯

是暗夜

指给有眼睛人的光亮

再亮的灯

对于盲人都不是灯

当黑暗

成为暗夜的主流

每一丝光亮都是罪过

有人已经

调好了对灯的准星

扑火的飞蛾

是对理想的践行

天上的星星

是永远

不会熄灭的马灯……

木剑简评:“诗歌是深沉的思考,动人的感情,朴素的言语和激发共鸣的音乐。”雨枫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首诗,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与渴望。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关于光明、黑暗、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画卷,彰显了诗人扎实的文学底蕴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诗歌开篇便将我们带入一个千年小木屋的场景,这里有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而那盏马灯,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有眼睛的人指明前行的道路。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对于盲人而言,再亮的灯也无法照亮他们的世界。这里,马灯不仅是光明的象征,更是对人类认知与感知能力的反思。

接下来,诗人将视角扩大到社会层面。“当黑暗/成为暗夜的主流/每一丝光亮都是罪过”。这里的黑暗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夜晚,更是指社会上的负面力量和压迫。“当黑暗成为暗夜的主流”,每一丝光亮都显得尤为珍贵。然而,诗人却告诉我们,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光亮反而成了罪过,那些试图点亮黑暗角落的人,成为了被针对和打压的对象。他们如同扑火的飞蛾,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理想的烈焰,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诗人用“扑火的飞蛾/是对理想的践行”来形容那些不顾一切追求理想的人。飞蛾扑火虽然是一个悲剧性的行为,但在这里,它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象征着对理想的执着和牺牲。而那些早已调好准星的人,正等待着将光亮一举扑灭。这里,诗人用扑火的飞蛾和调好准星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一个强大的张力,突显出追求理想者与打压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无论黑暗如何弥漫,总有一些光亮是永远无法被扑灭的。诗人将目光投向天上的星星,它们如同永远不会熄灭的马灯,为人们指引着方向,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这里的星星,不仅是自然界中的星辰,更是那些永恒不变的信念和理想。它们在黑暗中熠熠生辉,为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意象鲜明,通过马灯、黑暗、光亮、飞蛾和星星这些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诗歌世界。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那些坚持真理的人们的敬意。

从音韵上看,诗歌的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诗人运用短句和断句,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有着音乐般的美感。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每一节的结尾都回到了马灯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种回环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情感上,诗歌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理想的热情赞颂。诗人对那些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人给予了最高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试图压制和消灭光亮的人的愤怒和讽刺。这种情感的交织的艺术手法,使诗歌思想更加深邃,感情更加浓郁,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诗是精神的宣告,是艺术的典范,是哲理的警戒,是人生的礼赞,是思想的纪念碑。”很显然,雨枫老师的这首诗与大师王国维的诗论不谋而合。整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意象、强大的张力、优美的音韵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对那些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人们的赞歌,也是对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的肯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现实中追求理想,这便是《马灯》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0 阅读:6

媛媛谈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