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东一老妇看杂志,才知30年未见的儿子是国家功臣!

给你壹点料 2024-06-08 16:48:3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科学家,研究学者,他们为国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在他们的人生里,国家永远大于家人,为了国家发展,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个,为了中国核潜艇事业,他阔别家乡三十年,直到1987年,一封杂志才解开他离家多年的秘密,这么多年,他到底做了什么?

一封杂志,揭开三十年秘密

1987年在广东汕尾红海湾区一个普通的居民楼里,发生了一件并不普通的事。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手里紧紧攥着一本已经翻阅过无数遍的杂志,泪流满面,嘴里不停念叨着:“真的是他,我的三儿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能让一位老人这么激动呢?

这本杂志名叫《文汇月刊》,让老人如此激动的,是上面刊登的一篇名为《赫赫无名的人生》的文章。文章里讲述了一位“黄总设计师”为了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的故事。

老人名叫李世英,而这位“黄总设计师”,正是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黄旭华。

黄旭华这个名字对李世英来说,是三十年的牵挂,也是三十年的不解和怨怼。三十年来,他音讯全无,甚至连自己的父亲病危,去世都没能回来探望。李世英和家人们都认为,这个儿子为了工作,已经不顾亲情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本杂志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三十年的秘密,也解开了李世英和家人们心中的结。

少年立志保家卫国

时间回到几十年前,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偏远山区,其实当时他的名字还是黄邵强,当时他成长的年代,充满了战争。年幼的他就目睹了日寇的暴行。

所以最开始他还想做个医生,想着这样就可以用医术帮着受伤的人们,可是当时情况太恶劣,战火纷飞,求学之路更是十分艰辛。几经辗转,他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医学院-聿怀中学。

但是没过多久,日军的铁蹄就踏进了学校,残忍的日军更是把学校夷为平地,昔日同窗有些更是被日本杀害。

这些同学死状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目睹着这一切,他突然意识到,在国家危亡之际,单纯依靠医术是远远不够的。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真正保护人民免受欺凌。

可是他能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他毅然放弃了学医的念头,决心投身于更为直接的救国之路。那个时候在他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战胜侵略者,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要有自己的飞机大炮。

于是他决定转向理工科,希望用知识和技术打造保家卫国的利器,1945年他如愿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选择了造船专业。

为了表达自己救亡图存的决心,他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黄旭华”,“旭日东升,华夏之荣”,这成为他毕生奋斗的目标和心里的最有力的信源。

抗战胜利后,黄旭华见证了国共两党的解放战争,他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真正的独立和富强。于是194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对党的忠诚,他从一名普通的船舶建造者,逐渐成长为领导干部,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54年,他参与到苏联援助中国船舰的仿制工作中,开启了他为中国海军事业奋斗终生的壮阔篇章。

而1958年对黄旭华来说,是人生中一个很重大转折点。他被选调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这项工作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能参与到这份工作中,那可是多少人都想要的荣誉,但是工作虽然意义重大,可是一旦要是做了这份工作,就意味要牺牲很多东西。

因为研制核潜艇这份工作本身就很私密,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而且研究所的位置更是偏远,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旭华其实也为难了,一边是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需要像他这样的人为国家做贡献,可是一边是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一旦出去了,不知何时何月再见到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只是思来想去,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是战胜了一切。黄旭华告别了家人,出发为国家研究核潜艇,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竟然能一走就是三十年。

白手起家研究“利剑”

1958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一个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国家,要研制代表着当时世界最尖端科技的核潜艇,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

没有技术资料,没有实验设备,甚至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没见过,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没办法大家只能咬着牙研究,能想象吗?一群科学家,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着海量的计算,凭借着从国外带回来的玩具模型推演着核潜艇的构造,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攻克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其中的艰辛,其中的压力,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但是没有人说放弃,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拓荒者一样,追逐梦想,一门心思地研究。

终于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斗,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四年后这艘被命名为“长征一号”的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那一刻,整个中国都沸腾了!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奇迹,也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但是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的到来,有一群人,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家庭,甚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忠孝难两全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像就是会议过去那么简单。对于黄旭华来说,可是真的很漫长,这三十年,他错过了太多太多。他不是不想家,是没有办法,因为不只是他一个人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来到这里,其他人都能挺过去,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呢?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远在老家的家人,这么多年却是在怨恨中想念着他,原来当初他离家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家人自己要走多久,也没有说自己要去哪里。

甚至没有下什么联络方式就走了,家人刚开始还是惦记,可是时间久了,人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生死未卜,怎么能不让人担心呢?

但是迫于当时的情况和任务的要求,黄旭华什么都做不了,虽然有不舍,但是也没有办法,离家之后,他“消失了”太多年,而在这些年里。

他错过了和妻子儿女的团聚,错过了父母的晚年,甚至错过了在父亲病危时床头尽孝的机会。

1982年黄旭华的父亲突发脑出血,当时的病情十分危急。只是远在北京的黄旭华却因为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办法回家探望。

家人们心急如焚,他们给黄旭华写信,一遍又一遍地催他回家,但是寄出的信件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直到半年后,黄旭华才收到了家里的来信,可是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半年多了。那一刻,这个一向坚强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

回到老家后,他跪在父亲的坟前,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对不起”,可是说再多也无法弥补自己的遗憾,更是绝对对父亲有着万分亏欠,自己真是不是一个好儿子啊。

“子欲养而亲不待”,谁都知道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而黄旭华的感觉更疼更难以忘记。

黄旭华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他擦干眼泪,继续投入到工作之中。因为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即使再难受也不能耽误国家的任务。

1988年中国决定在南海进行核潜艇深潜实验。这是一次充满风险的挑战,也是对中国核潜艇性能的一次全面检验。作为总设计师,黄旭华其实完全可以不用亲自下水,但他还是决定,要和战士们一起亲自下水检测。

当然这次实验也是非常成功,中国核潜艇也是成功突破了极限深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直到这个时候,黄旭华才感觉真的松了一口气,自己三十多年的付出,终于感觉有了回报。

结语

这三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国历史中的一部分,而黄旭华做的贡献更是会记录在中国历史中,成为子孙后代不断学习的借鉴的榜样。

因为正是因为有了像黄旭华一样的人,我们才能享受到现在的一系列好的生活,也希望未来会涌现出更多个“黄旭华”,继续为我们的祖国去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黄旭华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9-02——他三十年未与父母团聚,为国“深潜”造出大国重器!

0 阅读:90

给你壹点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