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万马来西亚华人贡献90%税收,却仍是“二等公民”?

俊名看看趣事 2025-01-28 22:58:35

马来西亚曾是很多国人都喜欢去打工或者旅游的地方,当地收入高,物价水平低,而且有大量华人,街头也能看到很多中文标识,语言沟通也没什么障碍。

但近年来,马来西亚“马来人至上”的口号甚嚣尘上,对华人越来越不友好,马来西亚华人的地位一再被打压。

尤其是今年,98岁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迪公开发布了《马来人宣言》,再次向徘徊在政治边缘的马来西亚华人发起了挑衅,这让600多万马来西亚华人前途未卜······

01

边缘的马来西亚华人

全马来西亚有3300万人,其中马来人占70%,华人占22.7%,印度人占6.6%,其他族群占0.7%。

由于马来人在人数上的优势,他们始终在政治上掌握主导权。

而占比第二的华人,则几乎掌控了马来西亚的国民经济,有数据表明,马来西亚曾有90%的税收贡献来自于华人开办的企业。

马来人和华人数量分居第一和第二,前者在数量上更占优势,而后者则在经济上更胜一筹,因此二者之间的权力斗争难以避免。

1969年,一场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政治交锋拉开了帷幕。

在当年的全国大选上,以华人为主的反对党势力以50.9%的选票,第一次超越了以马来人为主导的联盟党政府。

尽管在后来的国会议员选举中,联盟党仍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席位,但反对党还是在5月13日开展了胜利游行。

一些激进的马来青年无法忍受华人在政治地位上的超越,立马组织开展了反示威游行。

双方人员在街头相遇后大打出手,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暴力流血事件,不少马来人借机发泄对华人的不满,马来西亚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五一三事件”的暴力冲突,最终导致数千人丧生,其中多数是华人。

而这个事件也成了马来西亚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事。

因为在此以后,依然执政的马来人更加明确了要提高马来人地位的目标,打出了“马来人至上”的口号,开始从官方层面排挤和打压包括华人在内的其他族群群体。

政府堂而皇之地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抬高马来人的地位,也排挤着华人等少数族群。

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公务员中有相当比例留给了马来人,限制华人就任政府要职。

同时,政府强行推行马来文化教育,要求所有学校必须用马来语授课,此前华人多数读的是中文学校。

而大学的招生名额也必须强制保留70%给马来人,华人和其他族群只能争抢剩下的30%。

马来人的“特权”还不止于此,他们可以直接享受免费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华人则是被排斥在外。

而为了夺取经济上的主导权,政府规定所有公司必须至少雇佣30%的马来人,否则不仅不能开业,还会受到处罚。

马来西亚政府还强制收购大量华人企业的股份,之后再转让给马来人,借此增加马来人对企业的控股权。

这一系列的政策,严重剥夺华人的各项权利,把华人在马来西亚的财富归拢到马来人的口袋里。

虽然,这极大地提高了马来人的社会地位,缩小了马来人和华人等其他族群的贫富差距,但却严重打击了华人对贡献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马来西亚也在后续发展中被这些政策所“反噬”,大量的华人资本和人才就此外流,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开始停滞不前。

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地位也就此彻底被边缘化,自“五一三事件”后,华人再没有在马来西亚寻求过任何政治诉求,就仿佛彻底“躺平”了。

02

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

在1957年马来西亚建国之时,全国共有627万人口,华人就有233万,占比达到了近四成,是仅次于马来人的第二大族群。

马来西亚这么多华人是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现在华人占比缩减了近两成呢?

实际上,中国人历来有“下南洋”的传统。

马来西亚的华人踪迹,往前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已经有一些唐朝人在南洋经商,会把马来半岛作为旅途中的一个落脚点。

到了明朝,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建立起了一个较为统一的王朝,满剌伽王朝。

这个王朝向大明称臣朝贡,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员因故留在了这里,这些人和当地土著通婚,就此定居在了这里。

后来到了明末清初,又有许多不愿意屈服的义士逃到这里,进一步增加了马来西亚地区华人的数量。

在清末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打开了国门。

当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马来地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些华人便下南洋讨生活,大量迁居到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

这个时期是马来西亚华人数量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在推翻清王朝统治和抗日战争期间,不少马来西亚华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参与到了革命之中,有的远渡重洋回国参加革命,有的为国家捐钱捐物。

甚至在轰轰烈烈的“黄花岗起义”中,李炳辉、郭继枚、余东雄等数名马来西亚华侨回国参加起义,最终壮烈牺牲。

但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联系基本断绝了。

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对中国持敌视态度,以英国马首是瞻的马来西亚自然断绝了和中国的外交,直到1974年才建交。

此前,马来西亚的华人多数是移民来的,在敌对的情况下,华人无法再向马来西亚移民,这就造成了这一时期以后,马来西亚的华人数量不再高速增长。

再加上,在马来西亚,大多数的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

移民来马来西亚的华人多是来自中国的岭南地区,更加信奉“妈祖”,对伊斯兰教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华人由于文化差异,跟当地的马来人并没有办法完全融合,各自有着相对独立的社群圈子。

因此,马来西亚华人基本不跟马来人通婚,多数是跟华人结婚,这就导致华人的出生率不高。

1965年,原本归属于马来西亚联邦的新加坡选择了独立,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国,这就造成了至少100万名华人跟着归属到了新加坡。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量的马来西亚华人选择了移民到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

尤其是邻国新加坡,因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比马来西亚更有优势,吸引了大量马来西亚华人到此读书,毕业后这些人多数会留在新加坡工作生活。

这些年轻人的流失又导致了马来西亚华人数量的减少。

因此,最终马来西亚华人的占比较建国之时下降了近两成。

但华人历来是勤劳和智慧的,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是如此,尽管马来西亚华人的数量占比在逐年降低,他们却仍在马来西亚经济发面大放异彩。

他们中的不少人在马来西亚通过资本积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产业。

在发布的2022年马来西亚福布斯富豪榜中,华人包揽前十席位的八个名额,现年98岁的华人企业家郭鹤年仍然是马来西亚首富,他已经稳坐这“头一把交椅”二十多年。

可以说,华人在马来西亚掌握了全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命脉,一度为国家税收贡献了90%以上。

而人口占多数的马来人,只贡献了全国不到4%的GDP。

这似乎造成了马来西亚有些畸形的社会结构,人口占少数的华人,拥有了国家多数的财富,而人口占多数的马来人却被冷落在财富的边缘。

因此,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就一直充斥着要提高马来人社会地位的言论,甚至还有极端之人把华人视为马来西亚的“国贼”。

最终,马来人主导的政府始终把对华人的打压作为执政的目的之一,在经济上疯狂掠夺华人在马来西亚的财富,在政治上把华人几乎排挤成了“局外人”。

03

或将被挤走的结局

近年来,“马来人至上”的政治口号频频活跃在马来西亚的政坛,与之对应的是,华人成了马来西亚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迪甚至写书表示,华人之所以不能融入马来西亚社会,是因为华人保留着用筷子的习惯,而不是像马来人的传统一样用手抓饭吃。

而在今年,马哈迪更是公开发表了《马来人宣言》,对马来西亚奉行已久的“马来人至上”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

他声称在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国家的过程中,马来人的利益和权利必须优先考虑。

马哈迪认为长期以来,马来人从来没有主导过国家的经济,现在甚至连政治权力都将不保,因此必须号召所有马来人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包括华人在内的其他政治群体。

事实上,这无疑是在颠倒黑白,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地位已然被边缘化,真正危害到马来人政治地位的恰是他们无尽的排华政策。

他们想尽办法挤走了原本为马来西亚国家税收贡献超过90%的华人群体,让马来西亚的资本和人才不断外流,最终导致经济持续下行,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在政治上出现更多的问题。

如果马来西亚政府持续抱有仇华和排华的情绪,马来西亚华人的数量只会持续减少。

趋势表明,也许到了2030年,马来西亚华人的占比将降低到19.6%以下,与此同时,共同流失的是华人背后的财富,这只会继续导致马来西亚经济的衰退。

也许真的会有一天,所有的马来西亚华人都会被排挤干净,届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又能否如这些政客所说,实现振兴和飞跃呢?

而马来人,又能否像勤劳和智慧的华人一样,担负起马来西亚未来发展的重担呢?

过去,不少中国人因为马来西亚较高的收入而远渡重洋前去淘金,现在,您还会选择去马来西亚挣钱吗?

(来源:凌宇移民。版权属于原作者,侵删。)

0 阅读:0
俊名看看趣事

俊名看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