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柜到底特别在哪里?

梦琪聊文化 2025-03-17 13:12:45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专设家具的特别之处

古代家具品类繁多,经过大浪淘沙、去芜存菁,才终形成百花齐放的盛景。其中有一些家具虽受众有限,但因对应了特殊人群的需求,自身与普通家具有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自成一派,故也能流传至今,展现出古典家具的独特风貌。

佛经柜,就是其中的一例典型。

佛经柜,顾名思义,用于存放佛门经典之柜,属明清家具中少见的经典之作,即便是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也并未被特别指出。这或许是因为它不似药柜在核心设计上就与普通柜子有着明显的差别,而是在一些特殊方面对应着受众的需求。

清早期 黄花梨满彻云龙纹佛经柜 南京正大2021秋拍拍品

从目前流传的佛经柜实物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佛经柜的几大特点。

第一,一般来说佛经柜的尺寸体量都偏大,这很可能是因为佛门经卷众多,不同流派研习的经卷还有差别,即便是同名经卷,也有不同版本传世,要储纳这众多经卷典籍,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

当然,其中也不乏体量较小的佛经柜,这种小佛经柜或是供信佛小家庭所用,或是专门用于储纳一些特殊经卷,比如体量不大、材质珍贵的佛经孤本、善本、珍本。

要知道,佛经中有一种十分珍贵的贝叶经,即贝多罗树叶子刻写成的佛教经书。贝叶经的制作过程颇为繁琐,要先将采下的贝多罗树叶子剪整齐,经过烘蒸或水沤晾干后压平,使其变成淡黄色的薄片,写经时将贝叶放在木架上,用铁笔或小刀刻写,刻好后涂以干炭粉,擦上油,再将页面揩净,待字迹清晰即装订成册,经册边缘涂上金粉的还被称作金边贝叶经,无比珍稀。

明 丁云鹏《白马驮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林庭珪 《五百罗汉之翻译佛经图》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取回来的经书就是贝叶经,《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此事有明确记载:“法师(玄奘)操贝叶开演梵文”,敦煌藏经洞中亦有不少藏文贝叶经,因为耐磨且轻便,千百年后人们仍能辨清贝叶经上的经文。

经书的珍贵也指向了佛经柜的第二个特点——装饰风格较华丽。毕竟佛经身价摆在这儿,另外对于佛门信众而言,佛经是他们研习佛理的重要依凭,自然不可轻慢。佛经甚至还是一些佛门经典人物造像手中的重要道具,用于展现其高深境界和向佛之心,可见其地位。

清 紫檀木雕持卷观音像 研习社藏品

佛经的高身价和高地位就要求有足够档次的家具与之匹配,所以佛经柜虽为佛教家具,却并未像禅椅、罗汉床这类佛门家具一样展现出清净无欲的风格,而常是在选料、尺寸、装饰等方面都极尽工事,常常雕饰繁缛,似乎愈是华美,愈能展现佛门弟子对其信仰的虔诚崇敬之心。

清早期 黄花梨镶楠木浮雕云龙纹佛经柜 研习社珍藏

第三,佛经柜的造型和装饰设计有着明显的佛教色彩。虽然佛教文化本就对古典家具有着深远且广泛的影响,比如古典家具中常见的束腰托腮、壸门等其实都和佛教文化有渊源,但佛经柜上的佛门元素会更为凸出。

比较明显的一种做法是运用佛八宝纹,即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种纹样的组合,又称八吉祥、八瑞相。

佛经柜的看面往往会围绕中心位置的双门面作一圈抽屉或闷仓,相似的设计在宋代书柜中就可见到,这种设计既可辅助实现分类收纳的功能,亦迎合了佛门审美对秩序感的看重。由横竖材交接划分出的多个小块空间正好适合用来排设八吉祥这种个数较多的纹样组合。

南宋 刘松年《唐五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红漆戗金八宝纹经文夹板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种就是在造型上下功夫,这一点在佛龛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佛龛本身也是佛教家具中比较重要的一类专设家具,用于存放和展示佛像、舍利等。

需要在家中供佛的家庭中往往都会设佛龛,因为佛龛主要就是用于陈设,其造型和装饰设计上会更凸显佛门“韵味”,譬如本就源自佛龛造型的壸门线条,在佛龛、佛经柜上会做得更加考究,来帮助营造佛门庄严神圣的独特氛围。

清 黄花梨浮雕万字锦地螭龙纹佛经柜 研习社藏品

清 黄花梨带屉佛龛 研习社藏品

- END -

0 阅读:12
梦琪聊文化

梦琪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