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官员4月14日透露,特朗普政府计划2026年财年,将美国务院预算减半,削减超过300亿美元,此举可能导致近30个驻外使领馆关闭,主要位于非洲和欧洲,其中是十个大使馆。此次行动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旨在缩减开支、聚焦“即时利益”,但此举将导致数千名当地雇员失业,并重创美国国际影响力。
为何“挥刀自宫?”特朗普的三大算盘:
转移国内矛盾:特朗普近期因关税政策引发经济滞胀遭猛烈抨击,关闭使领馆可转移公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同时迎合保守派“反全球化”选民。
缩减开支与“去软实力”:特朗普认为传统外交“费钱低效”,主张砍掉非核心机构,将资源集中于军事与贸易施压。此举也被视为削弱国务院职能、强化白宫集权。
国内经济压力加大:以往美国动用美元潮汐收割世界给自己回血,然而此次潮汐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导致美国经济低迷,加上4月2日美国开启的关税战,更是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特朗普面对高额的国债利息,已然焦头烂额,只能尽最大能力削减开支。
特朗普的“关税风暴”正将美国拖入经济灾难:
增长崩盘: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2%腰斩至0.8%,衰退概率飙升至45%,或创2020年疫情以来最差表现。
通胀失控:CPI同比涨幅预计达3.6%,鸡蛋、电子产品价格暴涨,家庭年支出或增3800美元,低收入群体收入缩水4%。
政策失灵:美联储陷入两难——加息恐致经济熄火,降息则通胀上天,被批“重蹈1970年代滞胀覆辙”。
全球反噬:美元跌至三年新低,黄金突破3200美元,美债遭抛售,去美元化加速,供应链危机蔓延。
特朗普的“关馆+关税”组合拳,与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大萧条的剧本惊人相似。若政策持续,美国恐面临:外交孤立、经济内爆、政治反噬:民调显示,42%民众认为政府裁员“过头”,63%质疑马斯克主导的“效率部”权力过大。关税战开启后,很多特朗普选票仓的农户也开始质疑特朗普的操作。此刻的特朗普可谓是内外交困。
特朗普的“关馆风暴”看似强硬,实则是为节源做出的无奈之举。然而,当“美国优先”沦为“美国自闭”,牺牲的不仅是外交桥梁,更是普通民众的生计与国家的长远信誉。历史早已证明:挥舞大棒者,终将砸中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