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家中堆成“垃圾山”,家中堆积1.5吨杂物:这能住人吗?

明星私房菜秘籍 2025-04-02 21:08:48

你能想象吗?一位七旬老人的家,竟被1.5吨废弃物品塞得满满当当,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当消防员破门而入时,那扑面而来的霉味,还有四处逃窜的蟑螂,就连见多识广的他们,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北京西城“垃 圾屋”大清理

近日,北京西城区一个老旧小区内,76岁的王某某独自居住在一套60平米的单元房内,可屋里废旧纸箱、塑料瓶,还有发霉的衣物,一层一层堆得老高,最深处居然达到了2米!消防人员进去检测后发现,室内氧气含量只有15%,而正常应该是21%。更危险的是,电线就那么裸露在外,烟头还随意扔在易燃物旁边。

“老人一直坚持说这些东西能卖钱,我们苦口婆心地劝了整整三天。”社区工作人员无奈地说道。原来,老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可就是因为有囤积癖,宁愿守着这些垃 圾,也不愿意改善一下生活。最后,在公安、消防、民政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下,才总算清运出1.5吨垃 圾。这其中,居然还有1985年的过期药品,以及2010年的彩票!

上海“囤物纵火案”

在2018年1月的上海普陀区,58岁的张某某家中突然燃起大火。经过调查才发现,他的卧室里堆满了10年都没扔的旧报纸,总重量超过800公斤。就因为一根没熄灭的烟头,点燃了这些易燃物,火势一下子就蔓延到了隔壁,造成2人重伤。

法院最终认定,张某某因过失引发火灾,判处有期徒刑3年,同时还要赔偿受害者120万元。这起案件,也成了上海首起因囤积行为而入刑的案例。

囤积障碍已经被WHO列为精神疾病了,可在社会上,大家却常常对它存在偏见。张某某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个人的癖好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时,法律绝不能坐视不管。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在惩戒和关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南京“囤物维权案”(2019年)

在2019年6月的南京鼓楼区某小区内,居民联名举报,说邻居李某某家异味扰民。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一看,好家伙,100平米的房子被旧家电、烂菜叶塞得严严实实,水都泼不进去,厨房下水道反涌污水都已经长达半年了。

李某某却拿“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当挡箭牌,拒绝清理,甚至还起诉社区侵犯他的隐私权。法院经过现场勘查后做出判决:限期清理杂物,不然政府就会强制处理。

这一事件中暴露了“囤物自由”和“邻避效应”之间的法律冲突。《民法典》第288条虽然规定了相邻权,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是得考虑到人性化的因素。南京法院最后采取了“先评估精神状态,再制定清理方案”的办法,为类似案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板。

囤积障碍在中国的严峻现实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咱们国家大概有3.2%的人存在囤积障碍,而在60岁以上的群体里,占比超过了65%。

- 《消防救援局统计年报》的数据表明:2015 - 2020年,因为杂物堆放引发的居民楼火灾,平均每年增长17%。

- 北京市民政局的数据也显示:全市登记在册的独居老人已经达到42.3万,其中大概15%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囤积行为。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银河就指出:“囤积行为,本质上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种外在表现,这就需要社区建立起‘早发现 - 早干预 - 长期跟踪’的服务体系。”

那么,当您看到堆满杂物的楼道,当您闻到邻居家飘出的异味,您会选择沉默,还是会有所行动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要是您认同本文的观点,恳请点个赞支持一下,关注小编,还能获取更多社会热点解读。让我们一起守护每个人的居住安全,说不定您的一次转发,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独居老人家中清出1.5吨废弃杂物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0 阅读:0
明星私房菜秘籍

明星私房菜秘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