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9日,缅甸仰光的烈士陵园迎来了一场爆炸。
这场袭击让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于韩国总统全斗焕的访问行程。就在他即将抵达烈士陵园的几分钟前,埋藏于陵园中的炸弹被引爆,现场陷入一片混乱。爆炸瞬间夺走了17名韩国高级官员的生命,包括4名内阁部长。
缅甸警方通过调查后,锁定了背后的黑手——朝鲜特工。朝鲜为何要策划这样一场刺杀?这三名秘密行动的特工是如何潜入缅甸,又是如何失败的?
韩国经济的崛起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汉江奇迹”,是因为韩国实现了从战后贫穷到工业化国家的快速转变。
在此期间,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大力推动了重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韩国带来了大量的出口收入,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韩国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韩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关系日益紧密。美国为韩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帮助韩国建设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
此外,韩国还加强了与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组织,韩国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国际化的经济体。
在此背景下,韩国成功申办了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
为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韩国政府投入巨资对首尔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新的体育场馆、改善交通系统以及升级通信设施。
韩国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与北方的邻国朝鲜形成了鲜明对比。
朝鲜在这一时期内因其封闭的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紧张,逐渐变得更加孤立。韩国的成功与朝鲜的孤立构成了尖锐的对照,导致两国关系的紧张气氛加剧。
再加上,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表现,尤其是即将举办的奥运会,使朝鲜感到了威胁。为了扭转局面,朝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韩国的隐秘行动,想通过破坏活动来削弱韩国的外交成就和国际形象。
行动以培养特工为核心,选拔了一批人员进行秘密训练,内容包括侦察、爆破和暗杀等技能。
朝鲜认为,通过刺杀韩国政府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国家领导层,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韩国政局造成混乱,进而影响韩国在国际上的决策和行动。
特工将潜伏在韩国政要出访的沿途国家和地区,搜集情报、设计行动计划并实施具体行动。
除此之外,朝鲜还策划了一些针对韩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行动,试图通过制造恐怖事件来引发韩国国内的恐慌,动摇其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朝鲜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散播对韩国的负面宣传,包括质疑韩国的经济政策、外交策略和社会稳定性。这些行动与特工活动相辅相成,构成了朝鲜对韩国实施全面打压的策略。
“仰光事件”1983年10月9日,韩国总统全斗焕按照既定行程访问缅甸。访问计划中包括参观仰光的烈士陵园,这是缅甸重要的历史纪念地,也是缅方接待外宾的常规活动场所。
朝鲜获悉了全斗焕此行的详细行程后,迅速制定了刺杀计划。三名朝鲜特工被秘密派往缅甸,他们携带了爆炸装置,并将其埋设在烈士陵园的指定区域。
为了确保行动成功,他们提前多日抵达现场,熟悉地形,研究全斗焕的访问动线以及随行官员的安排。
根据全斗焕的行程安排,他将于9日上午在韩国驻缅甸大使的陪同下,前往烈士陵园敬献花圈。
然而,因当天道路交通状况出现意外情况,全斗焕的车队晚点了几分钟,他未能按时到达现场。在此期间,韩国驻缅大使以及多名随行官员已经提前抵达陵园,按照计划开始准备活动。
这些高官中有多名韩国政府的内阁部长及外交要员,他们是全斗焕政府的重要成员。
朝鲜特工监控到韩国车队抵达现场后,误以为全斗焕已经到达。他们迅速按下了引爆器,埋设的炸弹随即发生剧烈爆炸。
陵园的建筑部分被摧毁,现场一片混乱。全斗焕的车队此时刚刚接近烈士陵园,爆炸的巨响使随行人员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车队立刻改变路线返回驻地,全斗焕因此幸免于难。
爆炸造成了惨重的伤亡,17名韩国官员当场遇难,其中包括四名内阁部长。
三名朝鲜特工的下场“仰光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的愤怒迅速传递到缅甸。
缅甸政府立刻表态,誓言将全力缉拿凶手,为死难的韩国官员和其家属讨回公道。缅甸全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各主要交通枢纽被严密监控,防止涉案人员离境。
根据爆炸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缅甸警方锁定了几名可疑人员,并很快缩小了追踪范围。他们的行动集中在仰光河周边区域,情报显示嫌疑人可能在河流的下游藏匿。
几天后,警方在河边的一处隐蔽区域发现了三名可疑人员的踪迹。
这三人一直躲避在树林和河道交界处,试图避开执法人员的追捕。然而,当缅甸警方对他们进行包围时,这三人并未束手就擒,而是拒捕并拔枪还击,企图利用武器突围。
双方随即爆发了激烈的枪战。缅甸警方出动了大批警力,特工的火力虽强,但人数上处于明显劣势。交火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三人被逐渐压制。
其中一名特工申基哲在枪战中被警方击毙,另两人因无法继续抵抗而被生擒。
被捕的两名特工分别是姜民哲和金镇寿,他们很快被押送到仰光,接受进一步审讯。缅甸警方发现,这三人都是经过朝鲜军方严格训练的特工,他们的行动目标、任务计划以及爆炸装置的来源都由朝鲜政府直接下达和提供。
姜民哲在审讯中详细交代了行动的全过程,包括爆炸装置的安置、任务的具体分工以及与朝鲜政府的联系。
相比之下,金镇寿拒绝配合审讯。他拒不承认自己与爆炸案有关,甚至拒绝回答警方的问题。缅甸政府对两人的审讯结果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姜民哲因认罪态度良好,被缅甸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免于死刑。他后来被关押在缅甸的仁盛监狱,一直服刑至2008年,最终因病去世。
金镇寿因拒不认罪且态度强硬,被缅甸法院判处死刑。
与此同时,为了表明立场并迅速摆脱国际社会对缅甸可能涉事的质疑,缅甸政府采取了果断的外交行动。
在抓捕行动结束仅一个月后,缅甸于1983年11月4日正式宣布与朝鲜断绝外交关系,并冻结了朝鲜在缅甸的所有资产。
此事带来的影响并不止于此。
国际影响1987年,大韩航空KAL858班机爆炸事件,是冷战后期最引人注目的恐怖袭击之一。
大韩航空KAL858从伊拉克巴格达飞往韩国首尔,载着115名乘客与机组人员,原本计划经曼谷转机顺利抵达目的地。
这趟航班在缅甸上空突然失联。随后,确认这架飞机在空中发生爆炸,残骸散落于安达曼海域,机上所有人无一生还。
爆炸发生后,韩国政府立即展开了国际调查。
调查显示,袭击是由两名朝鲜特工策划并实施的。这两人利用伪造的日本护照登上了航班,并在机上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
炸弹被放置在机舱内一个收音机的外壳中,结合了高度专业化的爆炸技术,以最大程度隐蔽其存在。在完成安放任务后,两名特工在飞机经停阿布扎比时迅速下机,并离开了现场,随后利用朝鲜情报网络安排的逃生路线尝试撤离。
韩国和国际刑警组织联合行动,追踪到两名特工在巴林机场试图通过其他途径继续撤离。巴林警方对其护照存疑,在进一步审查后将两人逮捕。
行动的成功阻止了特工逃往朝鲜的计划。被捕的两人中,一名男性,一名女性。在拘留期间,男性特工利用随身藏匿的毒药自尽。
女性特工金贤姬在自杀未遂后被警方控制住,并移交至韩国接受进一步审讯。
金贤姬交代了大韩航空班机爆炸案的详细经过,及背后的指使者。她承认,爆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破坏即将到来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企图通过制造韩国国内的不安和国际社会的安全疑虑,打击韩国的国际声望。
以恐怖手段破坏国际盛会的行为,让许多国家加强了对朝鲜的防范,部分国家甚至减少或暂停了与朝鲜的官方往来。
韩国在事后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国际战略,在确保奥运会安全举办的同时,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汉城奥运会最终在1988年如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