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镜不能欠矫?视疲劳加速近视增长?传统观念,是该更正的时候了

小暑的备忘录 2024-02-08 04:20:39

我是赵小刀,欢迎眼科医生和视光医生前来论道,共同进步。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①近视配镜能不能微欠矫?

②视疲劳会加速近视增长吗?

2022年底,我跟一位在各种视光培训班授课级别的视光老师进行了一次讨论,我告诉他4L体系下,微欠矫配镜是最优解,对此他坚决反对,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他说“我100年后也不会错”。因为他彼时已经加入到了我的4L团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4L用户随访,我让他一年后有足够的临床实践经验了再重新评价,而他则斩钉截铁的说“打赌,别说明年了,十年后也不会”。

一转眼1年就过去了,这个赌,谁赢了呢?

我曾在文章中科普到,因为4L法效果很强,如果孩子来诊时还没有眼镜,准备配镜,并且准备上4L综合防控,那么微欠矫配镜是更优的选择。这样一副离焦镜在远像屏和日常场景中可以通用,不仅可以加强远像屏的作用,以后度数下降了,也可以不用再换眼镜。既实用,又经济。当然,如果孩子已经有一副离焦镜了,那从经济考量,是可以暂时先不换镜的,如果未来度数下降,过矫明显了再换不迟。

但这个观点挑战了很多传统视光从业者的既往认知,为此我经常与视光师们就是否可以欠矫配镜进行讨论,下面这种对话其实经常发生。

资深的视光师认为,欠矫50度配戴离焦镜不可取,一定要足矫。他从业多年,有这个看法也不奇怪,这属于传统的经典观点。

在过去,配离焦镜一般都要求足矫(红绿等清)甚至过矫(绿比红清),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离焦镜的视觉体验比普通的单光镜要差,为了避免孩子有不舒服的主诉,所以会让孩子看清楚一些。

②传统的近视防控方法,度数依然会涨,所以稍微配足一点也可以减慢一些换镜的周期,毕竟离焦镜太贵,像普通单光镜那样半年一换,家长会觉得很肉疼。

③过矫虽然是扣分项,但离焦镜有周边加分,可以抵消部分,所以也不是那么怕过矫那一点点带来的扣分了。

这些传统的观念,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近视不可逆。现在近视可逆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会逐渐颠覆。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正准备启动 4L,那么欠矫25~50度配离焦镜都是可行的,因为后面大概率会增视降度,尤其是4L启动的头半年,这样可以减少换镜的频率。我跟这位资深视光师说,“以后随着4L兴起,你的观点要过时的”。

当然,很多经验丰富的视光师并没有那么好说服,坚持足矫的普遍的观点。经典观念担心欠矫带来的模糊成像会导致视疲劳,就像近视后不戴眼镜一样,认为“视疲劳会加重近视发展”。

下面,我们开始讨论开篇提出的两个问题:

01

欠矫加速近视发展

其实关于欠矫(或者近视了没有马上配镜)会加速近视发展的说法,虽然很普遍,但其实并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关于欠矫、足矫对近视增速的影响,国际上高质量大样本对照研究有9篇,其中有的研究结论是欠矫长的相对慢,有的结论是足矫长得相对慢,也有研究结论是没区别,所有研究当中,即使认为有区别的,其差别也很小,也就不到10%的差距,并不是高权重的影响因素。最终Meta分析给出了总结——欠矫、足矫对近视增速的影响模棱两可,也就是两者没有区别。

所以,从防控近视增速的角度讲,欠矫并没什么问题。

Meta分析——欠矫还是足矫,哪个近视长得慢?

02

视疲劳加速近视发展

“看东西模糊导致视疲劳,视疲劳加速近视增长”,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类似的话,这其实是近视科普中最为常见的误区。在这个错误观念的指导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强调让孩子一旦近视,尽快戴上足矫眼镜,让孩子能够看得清楚。但回望这么多年的实践结果,近视的增长并没有因此得到控制,孩子们的近视增速依然很快。直到周边离焦技术问世和普及,我们才真正能够利用眼镜延缓近视的增速。

视疲劳加速近视增长,这个观点其实是非常不严谨的,现在相关的临床证据已经非常充分,我想,是更正这个传统观念的时候了。

视疲劳其实是很多情况的统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看近时间过长时,睫状肌长期收缩,紧张痉挛,调节能力下降,产生明显的疲劳感和酸胀感(就跟体力活干多了一样的疲劳感受),可以引发干眼、眼红、眼痛、偏头疼,有明显的不适感。这种视疲劳所有人群都会有,尤其是40~60岁的人群极为普遍;

②低度近视的孩子(或者戴微欠矫的眼镜)持续凝视望远,仔细分辨远处的物体的细节,眼睛会有一定的雾视感,它会很努力的拉伸晶状体,增厚脉络膜,付出一定的努力就慢慢能看清了,这种凝望时间久了,也会有一点疲劳感。这种雾视量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过眼睛努力能够着的范围,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③还有一种视疲劳是由于观看的介质本身不够清晰,眼睛怎么努力都无法看清而引发的疲劳感。华西医院做过一项研究,发现观看家用投影仪比看电视更容易产生这种视疲劳,因为一般的家用投影仪在成像质量上,对眼睛来说还是不够清晰;

临床中,我们最常讨论的视疲劳,其实是①看近的视疲劳和②望远的视疲劳,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绝不能用同一个“视疲劳和视物模糊”理论混为一谈。

看近时间过长,睫状肌持续收缩,疲劳衰弱,调节力下降,会导致成像滞后加重,这就是近视增长的重要原因。离得越近,时间越长,调节力越差,调节懒惰引起的成像滞后的量就越大,对近视的刺激也就越严重。同时,看近太多引起睫状肌痉挛,收缩和放松能力都减弱,看远时的视力也会明显下降(假性近视)。

而看远时的视物模糊,成像点在视网膜前面,这个前离焦的距离,我们称之为近视离焦量——也就是雾视量。注意了,同样都是描述成像点与视网膜之间的离焦,但只有成像超前的近视离焦才能称为雾视量,而成像滞后的远视离焦叫做调节滞后量。100度的近视眼望远时,雾视量就约为100度,400度近视眼望远时,雾视量就约为400度,显然,雾视量越大,就是离焦量越大、越不清楚的意思。

凝视望远时轻微的雾感,不仅没有坏处,反而还是一种治疗近视的手段,在这方面国内外已经进行过大量研究。轻微的雾视量,让眼睛感觉努努力还有机会看清,这时,它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调动晶状体的扁平、脉络膜的增厚去努力的看清;而过大的雾视量,眼睛感觉再努力也看不清,它就躺平了,我们叫做形觉剥夺,这时产生的视疲劳,才会产生不利影响,加速近视的发展。

同道之间的讨论并没有要争个输赢,我很尊重他的看法。认可近视是可逆的医生,和认为近视是不可逆的医生,给出的方案可能截然不同,这个很正常,应该说在各自的认知体系里面,这都是对的。

我请他一年后再重新评价,他当时表态“我这个观点一百年后也不会错”。

没想到,只一年过去,他就给我发来消息:哈哈,输得很彻底。这一年时间里,他实践和见证了大量4L随访案例,直言“自从接触了这么多退轴降度的案例,实在看不上其他方法了,以前自以为是的视功能训练都感觉太次了”。他也终于从欠矫的抵制派转为了支持派。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讨论眼镜可不可以欠矫配,其实本质是在讨论近视可不可逆。不同认知体系下的医生,有不同的判断。我也是从传统那套经典理论走过来,先革了自己命的医生,4L法对于经典观点来说有多颠覆我再清楚不过了。但作为医生,一定要摆正认知和事实的辩证关系,永远要用事实去修正认知,而不是用认知去否定事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一直在警醒自己的话,希望你也一样。

0 阅读:97

小暑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