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点赞中国教育功绩与成就,这是对中国的变相“捧杀”吗?美媒又是如何定义中美关系的呢?
特朗普此前曾喊话中国,宣称中美联手能够解决全球所有问题,这预示着特朗普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影响力,并希望能够达成合作。近期特朗普公开炮轰美国教育部,称美国的教育是全球到底胡思雨,但美国的人均教育成本却高居全球第一,这种极致的反差要特朗普感到不满和愤怒。
与此同时,他公开点赞中国在教育领域达成的成就,称中国在教育上做的很好,希望美国能够拥有同样良好的教育。这让外界认为,中美或许有了“联手”的契机。
但事实上,中美拥有截然相反的国情,中式教育绝对不适合美国,就算美国在教育领域合作,也不会扭转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因为这是意识形态上的错误。特朗普是“美国优先”的忠实捍卫者,然而美国对中国的错误立场导致中国崛起和美国利益损失挂钩,这导致打压中国成了必须做的事情。
况且特朗普本身在涉华问题上也是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积极喊话中国合作,释放友善信号,但他挑选的内阁官员都是清一色的反华政客,尤其是国务卿一职,任命了被中国多次制裁的鲁比奥。他上台当天就召开了美日印澳外长会,对南海、台海问题指手画脚。
如果特朗普真的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思,就不会任命这样的人物,这意味着对华强硬依旧是美国当前的首要战略。事实上,特朗普已经开始行动了,本月初对中国发起10%全商品关税制裁,这其实就是上一任期贸易对抗的2.0版本,也是对中国的一种试探。
其次,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有系统的对中国施压。本月初,特朗普对中国加征了10%的额外关税,这延续了他上一任期挑起贸易对抗的举动。不过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在原油、天然气、大排量燃油车等部分商品加征10%~15%的额外关税,打了特朗普一个措手不及。
日前,特朗普再次发起第二轮攻势,对所有输入美国的钢铁和铝加征25%的外关税,虽然明面上是针对全球所有国家,但这两类中国才是出口的大头,美国此举是为了敲打中国。
与此同时,美媒还配合特朗普的政令,用“宿敌”这两个字来形容中国,这意味着中美未来4年的关系依旧是以对抗竞争为主。但究竟对抗到什么程度、良性竞争还是恶性竞争,选择权皆在美国手上。就中国而言,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只要美国继续对中国发起制裁,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利益,必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