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男主角高适,46岁入仕途,61岁封王侯

古典文学与诗词 2023-08-13 19:39:45

今天,《长安三万里》票房过17亿了,这是第一次,国人通过动画跨越千年,见大唐群英。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口吻缓缓道出,人人对高适感兴趣。

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他做到了怎样的官职呢?

小七细细说给你听。

高适祖籍渤海(河北沧州),渤海高氏,为河北名门。

祖父高侃是高宗时代的名将,父亲高崇文曾做到韶州长史。

韶州,就是今天的广东韶关。

虽为名将之后,但高适的前半生基本在流浪。

唐代,官员的子孙可以经由门荫做官,但高适没走这条道路。

有学者推测,高适的父亲当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弄丢了门荫子孙的资格。

还有一种说法,因为高适的堂哥占了名额,所以高适没机会。

任何朝代,首都的机会都是最多的。

在大唐,长安是所有梦想的启始地,源源不断的人来到长安。

高适也意气风发,带着书和剑,来到了长安。

正如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所说的那样:叩天子门,立不世功。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高适《别韦参军》

他是来参加开元九年五月的制举。

制举是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以天子的名义,征召各地有才之士来京,由君主亲自策问。

如果符合君主心意,则可以直接授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制举规格高,虽然不需要州县选拔,但是,需要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才能得到一张制举的门票。

正如《长安三万里》中所感慨的那样:世间捷径又岂是为寒门所开。

熙熙攘攘的长安,繁华似锦,才子王维成了状元。

可高适却没那么好运了。

名人高官看都不看他一眼,想见皇帝一面,也只能想想而已。

高适在长安盘桓了一阵子,实在没有出路,回到了家乡。

梁宋是个好地方,安定下来,锄地钓鱼为生,闲时读书。

这一隐,就是十二年。

大唐繁荣昌盛,谁又甘心在田间老死一生,许多人在边疆寻找机会。

机会来了。

开元二十年(732年),高适二十三岁了。

东北的契丹叛乱,朝廷派信安王李祎平叛。

高适去投李祎幕府,未受赏识。

边塞的寒风磨砺了高适的身体,也激发了他的诗才。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朝廷又开始了制举。

高适再次来到长安,又失败了。

老天爷没有给高适机会,他又回到商丘,隐居、读书、种地。

开元二十六年(738),有一个朋友从边塞归来,写了一首《燕歌行》给高适看。

想起自己在蓟北投军的经历,高适感慨万千,和了一首《燕歌行》。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

他责难轻敌不体恤战士的将帅,痛心牺牲的将士。

悲悯的情怀,千古传唱。

在梁宋的生活,并不是一潭死水。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遇见了杜甫,两人相约同游梁宋。

在梁宋,两人遇见了高适,三人同游。

盛唐的三位大诗人,相聚在一起,真是盛事。

三人结为好友, 一起拜访名士,一起踏访名山,真可谓快活。

这一段经历成为三人最珍贵的回忆。

还好,命运并没有一直薄待高适。

天宝八载(749),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终于看到了闪光的高适,推荐高适赴长安制举。

高适终于登科,被授职封丘尉,这一年,他已经46岁了。

逢迎长官,欺压百姓,他实在不喜。

他辞职了。

天宝十三载(754),高适来到西北,经陇右节度判官田良丘推荐,在名将歌舒翰帐下当了一名掌书记。

掌书记为军中高级文官,负责写军机文书,还要参赞军机。

好日子没过多久,渔阳鼙鼓动天地,安禄山反了。

安禄山筹谋已久,叛军一路南下,横扫河北河南,一个月就占领了洛阳,直逼潼关。

潼关是长安的屏障,潼关守住了,长安可保。

唐玄宗犯了疑心病,杀了驻守潼关的高仙芝和封长清。

朝中没大将了,玄宗命老将歌舒翰镇守潼关,高适正八品的监察御史随军。

杨国忠给唐玄宗出馊主意,逼迫歌舒翰主动出击。

老将流着泪出击,果然大败。

长安危险了,高适很有血性,他快马跑到长安,请求死守。

可唐玄宗却不听,他带着儿子、亲信大臣,还有杨贵妃逃往四川。

走到马嵬,愤怒的士兵杀死了杨国忠,杨贵妃也被赐死。

高适又追上玄宗,痛陈潼关失利的原由,他也理解唐玄宗奔蜀。

看着眼前这个千里追随的高适,玄宗很感动,当即升高适为侍御史,又升为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是正五品。

帝国的叛乱在继续,帝国的权谋也在继续。

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唐玄宗莫名成了太上皇。

于是,他发布《命三王制》。

他一方面承认李亨皇帝的地位,又赋予其他几个儿子莫大的权力。

考验政治智慧的时候到了,高适坚定地站在唐肃宗这一边。

唐肃宗没有辜负高适,授予了他官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兼御史中丞。

一年的时间,从从八品到了正三品。

带着这一连串的头衔,肃宗派他讨伐不听话的永王李璘。

高适还未动手,李璘就在丹阳兵败被杀。

此时,误投李璘军营的李白成为了阶下囚,因着曾经的关系,李白向高适求救。

高适没有出手,见惯了政治上的无情,高适如履薄冰。

至德二载(757),长安被收复,朝中开始了大调整。

高适收到了新任命: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这是个闲职,很适合年近六十的高适。

759年,帝国叛乱又起,高适被派到了蜀中。

不久,蜀中果然乱了。

761年,梓州刺史段子璋谋反,高适与成都尹崔光远联手平叛,两个月就消灭了段子璋。

第二年,西川兵马使徐知道造反,高适出手平叛,再立一功。

而后,高适成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也因此成为盛唐诗中唯一一位封疆大吏。

吐蕃又来侵扰,高适却丢了西川,朝廷于是派严武接替高适。

严武到蜀后,大破吐蕃七万军,可是, 失去的一些地方再也收不回来了。

高适回到了长安,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

唐代诗人封侯的,确是少见。

回长安一年后,高适去世,年六十二岁。

皇帝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新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纵观高适的一生,确是大器晚成。近五十时,才开始仕途,十几年仕途生涯,走得还算平顺。

而这一切,可能也要归功于蛰伏的那些年,读书、练武、思考。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数。

那些默默耕耘的时光里,不用焦虑地自我怀疑。耐心等着,千锤百炼之后,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不信,你看高适。

图片来源:电影《长安三万里》

0 阅读:206
评论列表
  • 2023-09-09 07:42

    不是30岁就不能考公了吗

  • 2023-08-14 08:21

    732年,他23岁;749年,他46岁。你这数学是诗人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