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学生签承诺书正常,但是这次居然在网上看到“不一般”的承诺书了。
一中学学生签自杀与学校无关承诺书
据悉,12 月 23 日下午,水寨中学在组织“珍惜生命”主题班会期间,让学生们签署了一份承诺书。
这份承诺书的前半部分有着积极正向的内容,教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然而后半部分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此承诺书一经曝光,便在家长群体中炸开了锅。
“学校怎么能这样呢?孩子在学校里,学校本就应该对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负责,怎么能签这样的承诺书来撇清关系?”
许多家长对此表示极度不满,纷纷发声质疑学校的这一行为,网友们也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法律层面来看,专业律师指出,这样的承诺书是无效的。
学校对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这是基于法律规定和教育机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绝不是一份简单的承诺书就能免除的。
教育局通报
随着事件的发酵,12 月 25 日,五华县教育局责令水寨中学立即收回并作废所有已签署的承诺书,同时对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对该校进行通报批评。
教育局还要求学校向学生和家长进行详细且诚恳的解释说明,以消除不良影响,安抚家长情绪。
并且,教育局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学校的管理,督促各学校全面反思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实肩负起教育的神圣职责。
事件深思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等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家长也应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
网友热议
“所以学校的作用是什么?只想着撇清关系?”
“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而不是承担保护孩子们身心健康的义务。”
这网友明显是对学校要求学生签“自杀与学校无关承诺书”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解。
当学生面临可能的极端情况时,学校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预防、如何疏导,而不是急于用一纸承诺书来逃避责任。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学校对学生的身心状况有着一定的监管和照顾义务,这种简单粗暴的撇清关系做法,让人对学校的教育初心产生质疑。
“我们这边老师早就签了,是责任到个人,就是班里学生出任何事情,老师一人承担,跟学校无关。”
这种情况反映出教育系统中责任划分的不合理性,老师固然对学生负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把所有责任都压在老师个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
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机构,有着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资源配置,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组织管理责任,而不是让老师独自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这不仅会给老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因为害怕担责而畏手畏脚,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终影响的还是学生的发展。
“但是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因为心理原因在学校跳楼,就得问责班主任问责值班老师问责校领导,这合规吗?”
这网友提出了一个在学生安全事故处理中常见的矛盾点,虽然学校对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负有一定责任,但当学生的极端行为是由家庭或其他校外因素长期导致时,单纯地问责学校人员并不完全合理。
当然这也不能成为学校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不采取预防措施的借口,在实际情况中,需要更加明确和合理地划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责任界限。
避免出现一旦出事就盲目问责学校的情况,同时也要确保学校切实履行好自己应尽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可笑至极,但可悲的是我理解。”
这位网友的态度比较复杂,觉得学校的做法可笑,是因为学校签承诺书这种行为明显是不合理且不负责任的,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
但又表示理解,可能是因为深知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校面临着诸多压力,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和复杂的责任纠纷中。
这种矛盾的心态也反映出当前教育领域在处理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困境,需要从制度、教育理念等多个层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孩子抑郁的根源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家庭,但是最后承担责任就要找学校,真的是没道理!”
此观点强调了家庭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中的重要责任,确实,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源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
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不能因此而置身事外,学校应当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但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学校,家长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苗头时,家长要敏锐察觉并及时引导,而非一味地依赖学校去解决一切。
家长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教育素养,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真正为孩子的心灵成长筑牢第一道防线,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后,将责任推诿给学校,忽视了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和应尽的义务。
对于“学校要求学生签自杀与学校无关承诺书”一事,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