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28岁时与40余名美军同归于尽

看历史浮沉吖 2024-12-10 14:15:51

1950年11月,朝鲜长津湖畔寒风凛冽,战火正在熊熊燃烧。

驻守小高岭的杨根思指挥战士们,用手中有限的武器顽强抵抗。

敌人第八次发动进攻时,志愿军阵地上仅剩杨根思一人,且弹药几乎耗尽。

杨根思

当敌人逼近到不足十米的距离时,杨根思毅然拿起炸药包,迎着敌人冲锋而去。

随后巨大的爆炸,将他和冲来的40余名敌人一同吞噬,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阻挡了美军的进攻。

杨根思烈士的生平是怎样的?他在牺牲前的最后一场战斗有多惨烈?

小高岭阻击战

1950年10月,杨根思跟随部队抵达朝鲜。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9兵团受命在长津湖一带分割围歼美军。

当时的长津湖地区,正经历几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天寒地冻。

湖面结成厚厚的冰层,风雪无情地席卷整个战场,仿佛要吞噬一切。

寒冷如刀,刺骨的风夹杂着雪粒打在战士们脸上。

他们的衣物单薄,鞋子已被寒冷冻得僵硬。

甚至在雪地行军时,不少人脚上的皮肉被生生粘住,留下殷红的血迹。

为了减少火光暴露,战士们忍着饥饿,不敢生火做饭,甚至吃冰雪充饥,每个人都咬紧牙关,用顽强的毅力支撑自己。

11月28日,杨根思带着战士们终于抵达小高岭。

这里的松林稀疏低矮,难以提供有效的掩护,地形开阔而陡峭,一旦敌军进攻,战士们几乎无处可藏。

而且由于地形限制,小高岭仅容得下一排兵力。

战术空间受限,若敌军发起进攻,防守方的处境将异常艰难。

但是杨根思必须要拦住敌人,因为这是美军从长津湖地区向南撤退的唯一通道,是志愿军“死守到底”的要地,攸关战局的成败。

因此,杨根思来不及休息,立马安排防御。

他拿起破碎的石块和残存的木板,指挥战士们将雪块与泥土一起堆积,勉强构筑成临时掩体。

此时战士们的双手早已冻僵,鲜血从裂开的指尖渗出。

可没人顾的上疼痛,杨根思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水和泥土,在短暂的时间里,拼尽全力加固阵地。

夜幕降临,大雪纷飞,整个山岭仿佛被一层厚厚的白布笼罩,四周寂静得只能听到风雪的呼啸。

战士们忍受着刺骨的寒冷,没有火炉取暖,连吃的东西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地瓜蛋,双手僵硬,面颊冻得发紫。

但所有人都咬牙坚持,紧握武器,等待着敌人可能随时到来的进攻。

凌晨时分,天边渐渐泛起一丝微光,四周寒气更盛,仿佛要将士兵们冻结成一座座冰雕。

随着黎明将至,雪越下越紧,鹅毛般的雪花被寒风卷起,打在战士们脸上,如同锋利的刀刃。

战士们的双脚早已失去知觉,冻僵的手指紧紧握着冰冷的枪支,生怕一不留神敌人就会出现在视野中。

他们只能蜷缩在简陋的工事中,这工事不过是用雪团和几块石头临时堆砌而成。

既遮不住刺骨的寒风,也挡不住敌人的火力,但却是此刻唯一的屏障。

终于,敌人的先头部队赶到了。

他们用火力试探志愿军的防御状况,枪声零星响起,又在雪中被迅速吞没。

远处,敌军的坦克声传来。

伴随着轰鸣声逐渐靠近,杨根思深吸一口气,用手紧了紧武器,目光如炬。

爆破大王

在杨根思带领部队阻击敌人南撤的关键时刻,志愿军第9兵团的指挥部已经意识到敌人的猛烈反扑,正在紧急抽调增援部队。

然而,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山地崎岖,且天气寒冷恶劣。

增援部队在短时间内难以抵达前线,这片阵地只能依靠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来死守。

彼时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指挥所内焦急地来回踱步,脸上满是凝重的神情。

因为小高岭阵地的得失,直接关乎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杨根思所在的高地正是敌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一旦失守,敌人将从缺口中迅速撤出,志愿军包围歼敌的计划就可能功亏一篑。

宋时轮不断地看着地图,紧握着拳头,甚至感到一丝不安。

这场战斗的成败与否,压在了一个小分队的肩上,而这个小分队的核心,就是杨根思。

宋时轮对杨根思并不陌生,这个来自江苏泰兴的小伙子性格刚毅、坚韧,战场上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决心。

杨根思参军之初,就善于使用手榴弹。

杨根思

1946年6月上旬,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摩擦中,杨根思就用两枚手榴弹炸掉一挺重机枪,第一次受到表彰。

后来,杨根思专门向老兵学习了爆破技术,同时融合自身经验,很快成为了连里的攻坚能手。

1946年6月泰安之战,杨根思不顾敌方的猛烈射击,将一颗颗手榴弹准确地投向敌人防线。

这枚手榴弹炸得敌人措手不及,压制了敌人的火力,为战友的前进开辟了道路。

就在激战正酣的时候,一颗子弹擦过杨根思的脸颊,鲜血立刻涌了出来,视线变得模糊。

可他在简单包扎后,忍住疼痛,再次甩出两颗手榴弹,将敌军彻底压制住。

1946年10月,为了彻底拔除国民党的据点,新四军在暴雨中展开了强攻。

敌人碉堡里的火力密集、枪声如雷,封锁住了正面进攻的通道,战士们难以接近。

杨根思

杨根思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冒着密集的弹雨艰难逼近碉堡。

他快速将拉雷放置在敌堡下方,迅速点燃了导火索并准备撤离。

然而,因连续不断的大雨,导火索受潮失效,爆炸并未引发。

敌人发现了他的行动,开始朝他的方向疯狂射击。

危急关头,他脱下头上的斗笠,用力抛向敌堡一侧。

斗笠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敌人立刻被吸引,枪口纷纷对准斗笠所在位置,密集射击。

这一瞬间的分神,正是杨根思等待的机会。

趁敌人射击斗笠的刹那,杨根思迅速跃起,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到碉堡下方。

杨根思

随后他屏住呼吸,猛地拉动了导火索,并快速退后。

短短几秒后,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掉了大半。

碎石和尘土冲天而起,碉堡被摧毁的同时,敌人的防御瞬间瓦解。

后续部队迅速抓住这个战机,冲破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据点,将敌人击溃。

战斗结束后,部队召开了庆功授奖大会,表彰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勇敢无畏的战士们。

作为攻破敌碉堡的关键功臣,杨根思被授予“爆破大王”称号。

血撒小高岭

1947年1月,杨根思手持炸药包俘虏了国民党一个排,成为作战典型,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0年9月他受到毛主席接见,还在天安门城楼上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盛况。

正是因为杨根思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与坚定信念,九兵团才会在最紧要的关头,将这项艰巨的阻击任务交到他手上。

面对上级的信任与重托,杨根思毫不犹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绝不退缩。

小高岭上,敌军的战机在空中盘旋着,尖啸声刺破了北方冰冷的天空。

忽然,凝固汽油弹从高空迅速掷下,如同恶魔的火舌。

炸弹落地的瞬间,燃烧的火焰腾空而起,将埋在深雪之下的枯枝败草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几秒之内,洁白的雪地被烈焰吞噬,整个阵地变成了一片黑色的火海。

炽热的火焰与刺鼻的烟雾混合在一起,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原本静谧的雪地在火光中扭曲变形,随处都是燃烧的黑土与融化的污雪,连空气都被这熊熊烈火灼烧得滚烫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阵地遭到严重破坏,防御工事大面积受损,壕沟被炸得支离破碎,四周的掩体纷纷倒塌。

原本坚固的地面在火焰的炙烤下逐渐失去了冻硬的特性,变得松软泥泞,随时都会塌陷。

伴随着飞机轰鸣声逐渐远去,地面战斗的威胁随之逼近,美军的身影从远处缓缓出现。

他们小心翼翼地沿着崎岖的山坡攀爬,黑压压的身影在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由于刚刚的猛烈轰炸,他们自以为已经摧毁了小高岭的防御,误以为这片焦土之地不会再有任何威胁,逐渐放松警惕,大摇大摆地往阵地推进。

敌人越来越近,距离阵地不过几十米了,但杨根思依旧保持冷静,他紧盯着前方,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终于,当敌人推进到距离阵地30米的范围内,杨根思果断地挥手下令:“打!”

他一声令下,战士们迅速投入战斗。

重机枪立即轰然怒吼,子弹像暴雨般射向敌阵,精准地扑向毫无防备的美军士兵。

与此同时,几颗手榴弹在战士们的手中点燃,带着刺耳的呼啸声飞向敌人密集的队伍,准确地落在他们之间,瞬间掀起剧烈的爆炸。

顷刻间,敌军队伍中腾起一片火光与浓烟,手榴弹的爆炸声夹杂着美军的惊叫和喊声,响彻整片战场。

子弹与弹片无情地撕裂敌人的阵型,敌人如同割麦子般成片倒下。

阵地居高临下的地势让战士们占据了优势,他们从上方对敌人展开猛烈的打击。

此时,美军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但已无暇调整。

他们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仓皇失措,阵脚大乱。

特等功臣

第一波进攻被打退后,美军不甘心失败,马上重组了第二批次进攻,不给志愿军一点喘息的机会。

志愿军战士们奋勇作战,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疯狂进攻,小高岭的土壤早已被鲜血染红。

美军的损失同样惨重,尽管他们在火力上占据了一定优势,然而随着战斗的深入,伤亡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美军的指挥官知道他们已被围困,退路被封,唯有拼死冲锋,才能寻求生路。

士兵们在强硬的命令驱使下,咬紧牙关,继续进攻。

此时小高岭上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志愿军与美军在阵地上你来我往,犹如两头愤怒的猛兽互相撕扯。

在连抗了八次进攻之后,阵地上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杨根思和两位受伤的战友已经是阵地上仅存的三人。

他命令两位战友撤退,此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孤身坚守。

杨根思环顾四周,紧握着仅剩的几枚手榴弹,将它们一枚一枚地投掷出去。

每一声爆炸都代表着他不屈的意志,震慑着来犯之敌。

然而,敌军人数众多,源源不断地涌向阵地,逐渐将他团团包围。

杨根思的意志如钢铁般坚强,他知道,这座阵地不能失守,哪怕是用生命也必须将敌人挡在阵地之外。

他迅速观察四周,判断形势,目光随即落在身旁的一个五公斤重的炸药包上。

此时此刻,杨根思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抱起炸药包,随即毫无保留地向着敌人密集的方向奋勇冲去。

敌军愕然地注视着这个孤身冲来的战士,然而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

杨根思

在敌人震惊的目光中,杨根思纵身跃入敌群。

炸药包在瞬间引爆,巨大的爆炸声撼动了整个战场,火光腾空而起。

四十余名敌人在爆炸中瞬间被击溃,烟尘笼罩了整个阵地,爆炸的冲击波使周围的空气都为之震动。

1952年5月9日,志愿军司令部正式为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特级英雄”称号,表彰他在战斗中的非凡勇敢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被授予“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称号的战士,是时代的楷模,是国家的脊梁。

杨根思用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诠释了奋斗的意义和奉献的崇高。

他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他的名字、他的精神,是一段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

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在和平年代也能坚守信念、不畏艰险,奋勇前行。

参考资料:

杨根思:抱炸药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中国军网

央视《国家记忆》播出杨根思烈士故事------央视网

“爆破大王”杨根思------新华网

0 阅读:5

看历史浮沉吖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