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9 日 22 时 44 分,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的一起惨烈车祸,将小米汽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辆载着三名女大学生的小米 SU7 标准版,在使用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以 116km/h 时速行驶,因前方施工改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减速,驾驶员接管后仍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最终以 97km/h 的时速撞向水泥护栏,碰撞后车辆爆燃,车内三人不幸遇难。
智驾系统:是助力还是隐患?
事故发生时,NOA 系统虽检测到了路障并进行减速,但为何没有完全刹停?有沃达福专家指出,智驾算法对复杂施工场景预判不足,可能干扰了驾驶员的判断。在这起事故中,系统仅识别到 “前方障碍物”,却未能准确判断出 “道路改道”,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暴露了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致命短板 —— 对非标准化道路的识别能力近乎盲区。就像特斯拉曾因将白色卡车误判为天空导致致命事故,如今小米的传感器同样在复杂路况下 “失明”。
而且,从 NOA 发出风险提示到驾驶员接管,时间仅 1 秒8。高速行驶中,驾驶员根本没有足够时间去准确判断路况并做出反应。这不禁让人质疑,系统设计的接管逻辑是否科学合理?是不是智能驾驶系统在突发状况下移交控制权,反而会因人类应激反应不足增加事故率呢?正如 MIT 的研究结论所说,所谓的 “安全冗余”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成了致命陷阱。
车辆安全设计:是否存在漏洞?
事故发生后,“车门无法打开” 这一细节刺痛了公众的心。前舱线路短路引发火势,全车断电致电子锁失效,而后排却没有容易找到的机械把手,导致车内人员无法逃生。这让我们看到,小米汽车在安全冗余设计上存在严重不足。车辆搭载的比亚迪刀片电池虽以安全著称,但撞击导致前舱高压线束短路,火势蔓延,瞬间吞噬了车辆。有研究数据表明,小米 SU7 仅于关键模组配置冷却管道的设计,致使其在碰撞时电芯穿刺风险高出 37%。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些设计上的缺陷无疑成了夺命的 “杀手”。
企业责任:过度营销还是疏忽大意?
小米 SU7 自上市以来,凭借 “高配低价” 策略和雷军的个人 IP 效应,迅速成为爆款。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台,累计订单超 24.8 万张。然而,在流量与销量的狂欢背后,安全隐患却被刻意淡化。其宣传中强调 “百万级性能”“纽北圈速” 等标签,却对电池安全、应急逃生等关键信息语焉不详。这种 “重性能轻安全” 的导向,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风险的认知。事故发生后,小米虽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调查,但公众对其 “过度营销” 的质疑从未消散。
行业反思:安全标准何去何从?
此次小米 SU7 事故并非孤例,近年来,新能源车碰撞后起火事件频发。2024 年问界 M7 高速追尾起火致 3 人死亡,2025 年蔚来 ES6 碰撞后电池冒烟。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率虽低于燃油车,但事故致死率却更高,核心原因在于电池爆燃速度快、逃生时间短。而现有的国标着重于碰撞后 1 小时内的安全,然而小米 SU7 事故表明,高速碰撞下热失控或许在 30 秒内发生,这意味着现有的安全标准在应对高速碰撞此类极端状况时,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专家也曾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设计不能仅依赖实验室数据,必须直面真实道路场景的复杂性。”
正如一位车主所说:“我们需要的是能保障生命的汽车,而非会爆炸的手机。” 小米这次车祸,给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科技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命安全为代价。我们期待车企能将安全置于首位,加大安全技术研发投入;政府能修订完善安全标准,加强监管;而我们消费者,也要增强安全意识,不再盲目追求科技的噱头。只有这样,才能让汽车真正成为我们安全出行的伙伴,而不是马路杀手。愿逝者安息,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训糇总教官
现在随便哪个导航都会提示前方施工啊!难不成号称进入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小米竟然连这个功能都没有吗?[思考][思考]
一等 回复 04-01 21:11
这个第一是自封的嘛?
训糇总教官 回复 一等 04-01 23:00
不知道,雷军说的话,我只是复述一遍[得瑟][得瑟]
往事如风
发公告避重就轻,更是对三个风华正茂的年轻死者只字不提!!对遇难者家属没有只字片语的安慰!!!这种企业真是丧尽天良!
午卮咖味
科技号就不要出来洗了,事实就是智驾垃圾,车机卡死,刹车失灵,车门锁死,火火烧死三个。3.29的事故,4.1才压不住被爆出来[思考]
准 靠证、
用一个7万人关注的号发公告,真是龙晶公告!
用户10xxx57
垃圾车
未来
从提示前方有障碍开始到发生事故大概3秒,从人工接管到事故发生才2秒,太仓促,又是夜晚高速路段施工,施工方是否做了好了警示标,另外一个电池爆燃问题和车门是否锁死问题,这才是事故关键
舒逸飞
车企和媒体夸张的宣传,误导了很多人。以为智驾就是自动驾驶。 车企对用户的风险提示教育不够。同时,在视线不好的夜间,应该拒绝启动智驾功能,或者至少在高速行驶时,拒绝智驾功能启动。 别出了事只怪别人。都是用户的错? 夜间,视线不好,加上高速。智驾本身对障碍物发现的反应时间不足,留给驾驶者的反应时间更加不足。 这就是一个逻辑陷阱。车企应该重视。#雷军
瞬风
我想知道329的车祸貌似4月一号才见上热搜,那这种事是怎么一天过才上热搜。要是别家恐怕三小时网络就铺天盖地了吧。
用户10xxx56 回复 04-03 12:09
老板忙着拍樱花宣传呢,所有资源全部投入,先给他按下去。
樱花舞兮云飞扬
小米有智驾?不是第一梯队支架吗?断崖式领先那种。
用户49xxx24
想问问“车门无法打开”是如何得知的?
月光下的回忆 回复 04-01 22:30
我在想,人怎么可以这样聪明的?那三个是怎么就被烧死在车内,而不开门的?
用户49xxx24 回复 月光下的回忆 04-07 09:18
百公里时速相撞不死也重伤,还能有意识,拍电影呢?大聪明
额
小米智驾,行业垫底,AEB测试都通过不了,竟然有人头铁[笑着哭]
一步
手机车…
对方正在怼入
年轻人的第一车爆燃
ocean
小米为发烧而生[笑着哭]谁买烧谁[笑着哭]
陆舟
开车就要头脑手脚并用在活动,智能就是催着你要命![笑着哭]
用户10xxx16
从来不相信智驾,那些乘坐无人驾驶车辆的人,就是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
用户85xxx63
现在那家车企在宣传自家智驾不是世界第一那样?真出事了都是说辅助驾驶系统,还统一口径说在出事前1-2两秒车机退出智驾,交给车主自行驾驶处理?如果是跑高速一两秒都跑了几十米多米反应过来吗?[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