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审阅大授衔名单,突然询问道:有没有吕俊生的名字?

南书房 2025-01-29 22:38:06

1970年11月,8次荣获个人一等功的战斗英雄吕俊生,在观看一部抗战电影大笑后不久就去世了。

有人说,吕老英雄这是战神归位了。有人说,吕老英雄这是找日本鬼子拼命去了。当然,这一切只是民众对抗日英雄的一种特殊尊敬和缅怀。

实际上,作为曾经的华北军区第一战斗英雄,毛主席对吕俊生是格外关注的,甚至毛主席还亲自过问吕俊生的军衔问题。

一、毛主席说必须要知道吕俊生的军衔

1955年9月,新中国军衔评定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的罗荣桓,将评定出来的将帅名单,送给毛主席过目。

毛主席一边看,一边对一些将领的历史功绩进行点评。

一会之后,毛主席突然说道:“吕俊生在里面吗?”

罗荣桓有些意外,对于吕俊生这个曾经的华北军区第一战斗英雄,他也是有耳闻的。

可是吕俊生毕竟只是一个正营级干部,毛主席突然关注一个正营级干部,顿时让罗荣桓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这次大授衔,将帅级干部就超过一千人,校级军官超过三万人。

罗荣桓说道:“主席,吕俊生不出所料应该会是校级干部,因为校级干部至少三万人,所以我就没有拿来给您过目。”

毛主席说道:“对这个战斗英雄,我是印象深刻啊,有人说,他是军中吕布,我看很形象嘛,这样的战斗英雄,我军要大力表彰啊!罗荣桓同志,到时吕俊生同志会授予什么军衔,你有消息了第一时间通知我。”

二、8次荣获一等功杀死鬼子几百人

毛主席之所以会对一个营级干部如此重视,这是因为吕俊生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从抗战初期参军,到建国初,这十多年间,他个人荣立8次一等功,个人杀死的日本鬼子至少有几百人,这份战功,在全军战史都是极其罕见的。

要知道,一般情况下,一等功都是授予那些为党为国牺牲的烈士,活着的军人能够被授予一等功,这是极其罕见,更何况,吕俊生还拿下了8次一等功。

吕俊生是河北邢台人,这是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和很多邢台人一样,吕俊生也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抗战全面爆发后,爱国心爆棚的吕俊生,一次次利用个人武艺杀日本兵,可是很快,吕俊生就发现,凭借个人力量,根本杀不了几个日本兵。

1937年11月,适逢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地区招兵,就这样,一米九大个子的吕俊生参加了八路军。

1938年7月,吕俊生所在的部队,和一股日本兵在山东夏津遭遇。

由于我军武器弹药不足,战斗一会后,我军被迫端起大刀,和日本军队进行白刃战。

众所周知,抗战前期的日军训练有素,基本上每个士兵都经历了一两年的严格训练,因为日本资源短缺,日本非常注重个人射击和刺刀训练。

客观地说,抗战初期的日军拼刺技术,非常厉害,日俄战争期间,哪怕是人高马大的俄国士兵,也在刺刀战中吃了大亏。

在白刃战中,我军往往需要两三人,才能战胜一个日本兵。

然而,这一切对于武艺高强的吕俊生来说,却不是问题。

白刃战一开始,吕俊生就缠住了四个日本兵,仅仅一分钟,吕俊生就直接干掉了这四个日本兵。

这一幕让刚想冲过来的三个日本兵,直接害怕了。就在这个时候,吕俊生直接上前,三刀就结果了三人。

这时候,日本军官也看到了轻松大杀7个日本士兵的吕俊生。他立即命令8个日本老兵冲了上来。

这一战,吕俊生足足消灭了27个日本兵,自己则负伤三处,吕俊生这份战绩,让营长震惊了。不久,吕俊生因功荣获一等功。

因为战绩突出,吕俊生被送到129师特训营进行专业的军事、思想、指挥培训。

同年年底,已经是连长的吕俊生在多场战斗中,个人又一次杀死60多名日伪军,两次获得一等功。

1940年,彭德怀发起百团大战后,吕俊生在战斗中,再次大发神威,一次战斗中,吕俊生指挥一个连,成功歼灭日军108人,令人不敢想象的是,吕俊生连居然只有一人轻伤,这份战绩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抗战初期,国民党军要想杀死一名日军,往往需要付出3-5倍的代价。日军进军山西时,日军板垣师团一个大队就敢孤军深入,追着国民党三个师跑。

解放战争时期,吕俊生因功晋升为营长。

三、吕俊生被授予中校军衔?

1950年,全国群英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各大军区300多名战斗英雄汇聚一堂。

吕俊生毫无争议地成为全国战斗英雄,据说,毛主席亲自为吕俊生颁发了奖章,还和吕俊生亲切谈话。

不得不说,这样的战功英雄,的确值得毛主席去亲自关注。

遵照毛主席指示,罗荣桓很快让秘书查询吕俊生的军衔,当毛主席得知吕俊生是中校时,他的神情带有一丝丝遗憾,不过,按照吕俊生正营级干部职务,中校已经是最高军衔了。

关于吕俊生军衔问题,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据说,解放战争后期,吕俊生因负伤太多,实在无法在军队战斗,又见国家即将进入和平时期,因此,吕俊生选择了回到家乡务农。

因此,吕俊生是错过了1955年授衔的,一些历史学者判断,吕俊生有没有得到中校军衔,这确实没有明确的历史资料记载,毕竟,1955授衔时,吕俊生尽管曾经8次荣获一等功,可是此时他已经离开军队多年,他的这种情况已经不符合评衔标准。

据说,吕俊生回到河北老家后,他积极发扬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积极参与家乡农村建设。吕俊生将部队给的补助,大部分都捐了出去。

几年后,有好几个老战友联系吕俊生,说是吕俊生可以回到部队中去,吕俊生却不想麻烦军队和国家,拒绝了。

后世有不少人提到,如果吕俊生真的在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这个军衔是有些低了,吕俊生在1938年就已经是连长,以他的战功,抗战中后期就完全有资格晋升营长,解放战争时期,完全有资格成为团长,不少人认为,以吕俊生的历史战绩,一个上校相对来说,会更为恰当一些。

3 阅读:312
南书房

南书房

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