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
时间线终于走到了洪武皇帝驾崩,
朱允炆建文皇帝继位,继而是上位后的削藩,
终于爆发了靖难之役,
允炆的四叔朱棣从北京起兵,
把江山从侄儿手上夺过去了。
没办法,建文出走,
穿着爷爷留下保命的僧衣,
于永乐元年正月逃到了云南。
一路上: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历尽了渺渺征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
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
雄城壮,看江山无恙,
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建文皇帝到了云南,
在沐王府的书房中见到了沐晟与沐昂,
只求有一个苟安之地。
沐晟曾三次与父亲沐英、哥哥沐春入京,
与允炆交往密切。
现在见建文帝已经落发为僧,
重操爷爷的旧业,为释门弟子,
这时候始才稍稍心落。
建文帝此时已经更法名为应文,
随行的有应能、应贤二僧,都是心腹随臣。
沐王爷与建文帝君臣感伤完了之后,
沐王府的老夫人说:
“点苍自古为藏龙之地,可以栖身。”
应文说:“燕王已派人追捕,必至点苍暗察,
并非栖身之地。
我师无极师兄及无依禅师,
曾多次入京,道衍和尚知道他们底细,
曾入荡山寺暗中寻,不去为好。”
沐府的老夫人说:永嘉寺离省城百余里,
可先到永嘉寺栖身。
如果有风吹草动,也好周旋。
于是建文在那里居住了三月。
胡滢(也就是永乐帝派其一直寻访丰祖)派人入滇,
马三保(郑和)的父亲派人通风大内,
胡滢派人来擒拿应文三僧,
幸亏乡人抢先报信寺僧,
得到消息由后山小路出走,
绕道姚安,插安南坡,
夜走洱海卫,越九鼎山至德胜驿。
居三天,因驿馆耳目众多,
三僧夜至尖顶峰,来到达果和尚(段氏后人)住所无为寺紫竹院禅室,居两月。
时无依禅师至,师徒相会,
入鸡足山罗汉壁无依住所。
其后,胡滢和马三保的父亲一直在秘密追捕建文帝,
可见郑和(马三保)下西洋,胡滢寻访丰祖,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知在其他地方难以栖身,
于是到了前面说的,
丰祖早在云南修建了灵鹫观,
建文帝便在丰祖这里住下。
由于灵鹫观离人世还是比较近,
丰祖于是又携应文至浪穹观音山薜萝崖畔观音箐侧,
修建兰若寺。
寺为丛林所掩,
为官府不至之地。
薜萝崖西上二十里为佛光寨、焦石洞,
北行十里为银厂,
东行半日即至鸡足山顶罗汉壁。
前面说的大云禅师就在这里。
大云禅师和丰祖一样,
也是武术高手,都为洪武皇帝所重。
其后的岁月,
丰祖派弟子与点苍段氏、杨氏、张氏子女,
以及西平侯沐氏女一起暗中帮助建文帝。
自己也经常与应文常游中原,共历二十八年。
丰祖行踪如风似云,当时已经二百余岁,
依然童颜不改。
食则斗米,荤素兼食,无口戒。
闭关可十月滴水不沾,不进饮食。
出室则远游,归则讲道传教。
著经立说,写《宝忏经》五部,皆度世论述。
诗集《无根树》五百余,皆炼丹度世。
也经常与沈万三及女线阳居士、杨黼同游。
直到永乐帝去世,
前尘往事渐渐平息,
应文身边的随臣也都一个个凋零,
应文逐渐感慨身世,悲心不尽,
到了英宗五年,
应文辞别滇中旧臣,
表明叶落归根之意,
后返燕京,再无信息。
很可能老死于宫中。
丰祖则直到成化年羽化,
遗物遗稿存于灵鹫观杨元鼎、郑元春处。
留诸诗稿,与一木匣,内藏《武经》四卷。
经中拳术,形柔态美,气布全身。
一旦遇敌,拳力暴发,排山倒海。
并留下后话,《武经》只传一脉。
非本门当家弟子全传,不传外人。
丰祖另留言:不许立碑立传,以免暗保建文事露,患杀身灾祸。
灵鹫观中有密窖,
中有石匮,诸经藏其中,
外人莫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