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海军在装备建设上动作频频,试图通过一系列新舰艇的服役,来展示海军实力的增强。据环球网消息,印度海军在孟买马扎冈造船厂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三艘新舰艇——“苏拉特”号驱逐舰、“尼尔吉里”号护卫舰和“瓦格希尔”号潜艇同时入列。然而,深入分析这三艘新舰艇的背景和技术来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其实都是“混血儿”。
“苏拉特”号驱逐舰作为印度海军最先进的主力驱逐舰之一,排水量达到7400吨,装备了48个垂发装置。然而,尽管其性能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但“苏拉特”号的技术来源并非完全自主。
事实上,印度在舰艇建造过程中大量借鉴和采用了外国技术,这使得“苏拉特”号在本质上成为了一个多国技术的集合体。它和中国052D导弹驱逐舰相比,虽然两者在排水量上相近,但052D的垂发单元数量达到了64个,且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这无疑体现了中国在舰艇技术上的自主性和先进性。
同样,“尼尔吉里”号护卫舰也被誉为印度海军最新型的隐形护卫舰。然而,其隐形技术和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同样来源于外国。尽管印度在护卫舰的建造上取得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关键技术的依赖仍然限制了其整体性能的提升。
相比之下,中国在隐形护卫舰的研制上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且全部采用自主技术,不仅提高了舰艇的隐形性能,还增强了作战效能。
至于“瓦格希尔”号潜艇,尽管其被宣传为印度“虎鲨”级柴电攻击潜艇的6号艇,并由法印两国联合研制,但实际上它是基于法国“鲉鱼”级潜艇的改进版本。这意味着“瓦格希尔”号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法国技术,使其在本质上成为了一个“混血儿”。
印度总理莫迪在舰艇入列仪式上表示,这三艘舰艇的服役是印度防务“自力更生”的重要成果。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印度在舰艇建造上的“自力更生”仍然停留在表面。尽管印度近年来在国防工业上加大了投入和力度,但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上仍然存在明显短板。这使得印度在舰艇建造上不得不大量依赖外国技术,从而限制了其整体实力的提升。
和中国海军近年来快速、自主发展的态势相比,印度海军在舰艇建造上的“混血”现象,无疑暴露其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尽管印度在舰艇数量上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在质量和性能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这使得印度海军在面对中国等海上强国时,依然处于明显劣势地位。